王紅超
【摘要】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依托于信息技術的互聯網發展,正在改變著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互聯網+”模式逐漸走進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手段,這一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則體現出更加明顯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也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功能服務于自己的生活與學習,那么,“互聯網+”背景下,我們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有著怎樣的創新契機?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開展教學創新呢?這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 高中 信息技術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67;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56-01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使我們的時代發展具有了很多新的特點。“互聯網+教育”同樣是教育教學的大勢所趨。結合這一背景,筆者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希望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的創新思維,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以及成就感,為我們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注入新的動力,探索更加契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方式和途徑。具體說來,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由于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信息技術課的實踐環節基本上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完成的,缺乏親身實踐的機會,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改善這一教學現狀,最大限度的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從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學“文字處理軟件”一節,教師可以在課上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字處理軟件的功能及使用方式,與學生探討文字處理軟件在進行文字處理時可能存在的相關問題,在此基礎上,布置一個基于這一教學內容的實踐性作業,請學生在課余時間運用文字處理軟件完成對一篇文章的修改,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嘗試利用文字處理軟件制作自己的個性化名片或者電子小報。“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涉獵網絡上這方面的例子,還可以利用網絡中的教學視頻學習制作的技巧,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將作品上傳到班級或者學校的網絡平臺,師生共同評價作品的優劣。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的各種先進性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創新的成就感與樂趣,從而將創新思想融入到學生的潛意識之中。例如教學“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這一章節時,教學伊始,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電腦合成的圖形圖像,比如教師本人或者班級全體學生的一張藝術照片,然后告訴學生,通過學習圖像的采集與加工,學生自己同樣可以完成對照片的加工,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講授圖像采集與加工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感受到這一教學內容的魅力所在。同時,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大膽質疑,探究圖像采集與加工的各種路徑和技巧,最后,以項目教學法的形式,為學生該階段的學習設計一個最終的項目目標——獨立完成或者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創意作品,過程中應用所學軟件和技術,并告訴學生可以結合網絡上的一些優秀案例去完成,這樣一來,學生會自覺自愿的嘗試突破,到互聯網上獲得更多資源,以保證自己的作品能夠不落窠臼,脫穎而出。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互聯網+”背景下,幾乎所有學科的教學都與信息技術產生了更加密切的練習,因此,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學科學習之中,通過實現信息技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之間的整合,實現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科教學的共同發展。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方式之后,其他學科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安排更多拓展性的作業和練習,要求學生自己到互聯網上尋求答案。比如嘗試利用
PPT構建一個物理模型,或者在網絡上查找相關的歷史材料;再或者通過QQ、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分享對某一道數學習題的解題思路等;還可以構建自己的數據庫,將考試成績、學習材料等內容保存在自己的數據庫中,以方便查找和使用。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更多的契機,我們應當利用這一時代背景,為高中學生創設更加現代化、更加高效、更加創新性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途徑,為這一課程的創新性教學不斷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