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春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時,數學教師應該將生活中的數學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本篇文章就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情境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59-02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之一,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難免會感到無聊、枯燥,但是數學是源于生活的,是對生活的良好表現。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就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教材提到的數學知識,為學生創建數學學習的生活情景,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積極性。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我國目前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使用的還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時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可以很好的和學生進行互動,不能真正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最后,老師不可以靈活的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只是隨大流,不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開設生活情境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老師主要以課本上的知識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再加上數學的抽象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不可以真正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去,但是通過生活情景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簡單的知識點,加快了學生的學習,使得學生在生活的背景之下更好的學習數學。
2.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利用情景教學的方式,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學習的主動性,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吸引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生活情景的策略
1.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老師應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在創設小學數學問題情景到時候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這種數學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需求。由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較欠缺,同時經驗不足,老師通過利用情景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當中來,比如老師在給學生講數學的應用題時,可以先準備一個面巾紙,然后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如果我們想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做這樣大的一個紙盒,那么需要多少的硬紙板才可以完成,通過這種問題的創設情景,就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需求。
2.融入生活實例
和小學生的其他學習學科相比,數學這一學科的知識更加抽象,學生對這一學科相關知識的理解也會比較困難,如果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僅用單一的語言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則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強化實踐教學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基本特點,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學習到數學知識,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此外,如果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僅僅引用傳統模式當中的灌輸式教學,那么則沒有辦法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相反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對自己的教學方案進行靈活調整,采取一些符合低年級特征的教學方法。
3.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問題情景創設教學過程當中,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每個學生學習的不同個性,一定要對學生做到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尤其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差異而區別對待。
總結
總之,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老師就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瓊華.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J].中外交流,2016,(33).
[2]劉元敏.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與運用[J].考試周刊,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