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創業素養的提升越發重要。高職院校作為人才輸出的主陣地,提升大學生創業素養是重要任務。通過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培育創新型人才、完善培育體系,使學生具備更加完善的創業素養,為社會提供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做好服務。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素養;高職院校
國務院在《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闡述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實現富民強國“中國夢”的必行之路。對于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經濟結構的調整、擴大就業率、激發億萬群眾的創造力,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成了我國新時期國內、國外兩大戰略布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現實選擇。高職院校作為社會的人才庫和資源庫,承擔著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的重要任務,有必要積極推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養,以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的新形勢,為實現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一、創業素養的發展歷程
《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是1998年10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上發表的,宣言明確指出了:為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僅要成為求職者,而且要逐步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聯合國教科文會議后,各國高校加強了對創業教育的重視,開展了對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培養,把開設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課程提上了議事日程。
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較早,在歐洲、亞洲以及東南亞等地的許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養,為學生贏得創業的先機,以應對新一波全球創業的浪潮。我國許多高職院校也設立了創新發展中心、創業學院、校企合作辦等部門來管理高校的創業活動,實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素養,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
我國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起步較晚。1990 年為了完成“提高青少年創業能力的教育聯合革新項目”,我國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技術處牽頭成立了國家協調小組,對該項目進行創業教育的實驗和研究。項目主要研究成果有:《關于創業教育的若干問題》《創業教育的目標、課程與評價》《素質教育與創業教育》《創業教育系列叢書》等。這些研究成果分別對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課程設置、素質教育與創業教育、創業教育實驗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探索,總結了高校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論和實際問題,為創新創業教育學的誕生與發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目前我國創業素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都還不夠。從理論上來說,我國高校在發展過程中,許多研究者對創業素養的基本概念、創業素養的概念、內涵構成、創業素養的培養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從社會實踐上來說,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素養的培養以及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引導學生創業的社會輿論正在逐步形成,高校創業素養課程教育鼓勵更多人走入創業行列。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創業素養培養的實踐探索以及理論研究等政策推動還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我國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高職院校要更加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自我成長,激發學生潛能,引導和幫助學生走向成功創業之路。
二、創業素養對創業成功的影響
世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的需求不斷遞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更需要創業的人才。而創業人才的需求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轉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成為適應時代的需求,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的需求,適應國家、區域、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是高等職業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明確提出高等教育關心的主要問題應該是學生創業技能的提高問題。現代創新理論的提出者約瑟夫·熊彼特指出,創業家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中國夢”呼喚萬千創業家,創業的夢想人人有,但成功的創業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素養,這是創業之前必須用心研究和思考的基本問題。從創業者到創業家是一個修養、修煉的過程,是一場人生的修行。創業素養是邁向成功的基石。要創業先要學會做人,人品和成功掛鉤的規則,也適用在創業領域。智商謀事,情商做事,人品成事,好的人品又源于高尚的信仰。
創業對于人們來講,是一種延展生命創造力的信仰,沒有信仰,一些價值觀都將無所依托。在創業中創業者還需將工作本身當作幸福的來源,通過創業積累個人財富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財富的積累做出貢獻,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認為,創業者不僅要有成功的欲望,同時還得有人生的理想。不僅要有賺錢的動力,還要為社會創造價值。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曾說,我不只為我,我在社會服務、與人合作、幫助他人中見習與體會其他人的需要,嘗試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需要,這樣的我中就包含了其他人的空間,這樣的我就成為了“大我”。可見創業素養的提高對創業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創業人才成為了我國經濟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素質教育工作正逐步成為高校教育工作戰略重點,并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進一步深化實施。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首先要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始,把提高全民素質作為根本宗旨。高校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是學生開拓事業的素質和修養,即“創業素養”。雙創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素養就是創業素養,這也是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深化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改革必須加大培養學生的創業素養,為創業的成功提供保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培養和提升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素養有著深遠的意義。創業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可以減輕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滿足我國各行各業創業人才的需求,滿足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合作與競爭對創業人才的需求。高校是教育的主戰場,而高職教育更是人才主力軍培養的重要場所之一,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各行各業培養和輸送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學生的生命潛能中是否具有創業素養,與未來各行各業的繁榮興旺息息相關,也關系到企業行業的創新競爭力和國家民族的未來。因此,我國高職院校通過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養來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以滿足社會對人才個性化、特色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健康成長、弘揚生命價值發展的需要。
三、創業素養的培養路徑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育和提高學生創業素養的重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提高高職教育的建設質量,以高質量的校風建設引領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一所院校的校風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高職院校要著力推動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文化氛圍,以校風、學風為抓手,以多種形式培養為手段,形成高校創新創業氛圍,培育學生創業素養,為社會大量輸送創新型人才。
(一)以創業素養為指向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以創業素養為指向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很重要。高校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是責無旁貸的,這是高職院校提高學生創業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務。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重要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創新氛圍只是高職院校創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形態,是外因,還要以高職院校的校風、學風等多種實際校園風尚影響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進而構建起學生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的獨特價值觀,通過促進提升學生自身創業素養,釋放創業潛能,實現人生價值。具體可以通過學院的一系列活動作為提升創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和行為保障。
1.舉辦創業沙龍活動
通過校團委管轄的各種社團,學生處管理的各類學生組織,利用校園的網絡、板報等傳媒,舉辦各種“創業導師講座”“企業家講座”“創業論壇”“校友創業演講會”等活動,通過創業導師、企業家、成功創業的校友、開展創業活動的同學之間,對創業政策的宣講、創業成功經驗的交流以及創業企業中創業人才的典型人物宣講等方式,激發學生創業的潛能,正確引導學生當前創業的輿論導向。
2.參加各類創業大賽
首先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校舉行的各類創業設計和創業大賽等活動,通過學生創業計劃書撰寫、大學生創業項目遴選等方式,培養不同類型和專業方向的學生掌握創業競賽要領,不斷打磨和鍛煉,形成具有團隊精神的競賽團隊組織。其次圍繞“互聯網 +” 開展的一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賽事,培養學生自己討論團隊組建方案以及競賽運行方案等,在競賽中發揮團隊精神,體驗創業認知,從而提升創業素養。
3.開展創業實踐項目
高職院校要積極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做好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職業院校通過與各類企業聯系,建立多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組建校企共建的產業學院,讓學生到實訓基地、產業學院參加企業的實踐實訓項目,融入并熟悉企業的生產過程,在開展各類實踐項目中提升學生創業素養,實現創業型人才的培養。
(二)以創業素養為基礎培育創新型人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創新型人才的培育是一個長久而巨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如美國百森商學院迪蒙斯教授所所說:真正的創新創業教育,應當著眼于為未來的幾代人設立“創業遺傳代碼”,并將其作為創業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 因此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樹立新時代的培育理念,培育創新型人才就要以創業素養為基礎。高職院校要從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入手,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儲備,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綜合能力,讓創新創業的精神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行動中,融入現實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為實現人生目標而不懈努力。
1.把握需求樹立正確人才觀
高職院校要時刻把握市場的需求,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對于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式培養,大學生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高職院校要因材施教,不以考試分數論英雄。要以適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把學生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把握創新型人才成長的規律,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改革,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即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使學生明白創新創業能力是人才的本質屬性,提升創新性勞動必須具備創業素養。
2.明確素養內涵適應創業人才需求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背景下,要求人人參與創新創業,社會表現出了強烈的創業人才需求。高職院校作為人才輸送的重要窗口,要明確創業素養的內涵,從學生的創業素養提升入手培養人才。創業素養的內涵主要包括知識、能力和精神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創業素養的提升是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創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內涵建設,將創業素養的提升融入創業人才的教育培養方案中,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具有知識、能力和創業精神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3.終生學習提升創業素養
新時代社會不斷變化,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和5G時代的到來,職業的結構和用人的要求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大學生的職業意識、知識能力也要不斷地變化,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這就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素養的提升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地去獲取新知識、新技能,并能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要具有立足創業、敢于創業的思想準備,把自己的職業期望與社會需求統一起來,著眼未來,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提高素質,完善自我。
(三) 以創業素養為突破口完善培育體系
高職院校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素養培育,是對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的落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要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業素養,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實現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增長。要以創業素養為突破口完善高職院校的培育體系。要多方統籌資源,建立靈活的管理辦法,積極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有益條件,形成與社會需求相對應的培養體系。
1.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完善對于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培育工作十分重要。要把創業素養的培養有機地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完善的課程體系的形成并不是高職院校單方面可以完成的。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重新定位,要創新授課形式,豐富授課內容。課程的體系形成不僅要考慮地方經濟服務的需要,還要考慮企業人才的需要,可以與政府、行業、企業積極溝通,對接各方需求,構建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課程體系,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2.多方建設培育實踐體系
創業實踐體系的形成是提升大學生創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創新創業發展的歷程中,高職院校經歷了2+1或者2.5+0.5等不同的發展過程,而這1或者0.5就是高職院校用于學生開設實踐課程的時間。每所院校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的方式和地點都不相同,甚至于同所院校的不同系部、不同專業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實踐基地,這些共同構成了一所院校的實踐體系。實踐體系不能是職業院校獨自構建的,而是通過專業建設和教學中學生實踐的需要,與行業、企業溝通聯系,多方共同培育建立的。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創業素養。例如,“大學生創業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孵化園”等等,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領悟創業真諦,提升創業素養。
3.助推創業教育服務體系構建
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塑造,助推了高校與政府、企業間提供的各項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首先高職院校為了讓學生學習提升創業素養的創業知識,出臺了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規定,將創業素養學習課程列入了學分制中,為學生創業教育服務;其次高職院校為將創業素養提升的實踐活動列入學生的必修課程計入學分,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鼓勵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實踐單位,同時也調動一切社會資源,主動聯系企事業單位為學生提供實踐崗位,為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服務;職業院校為讓學生在維權中提升創業素養,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為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遇到的知識產權、股權結構、融資糾紛等提供咨詢和維權服務,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為學生實踐產生糾紛服務等等。一系列的服務體系構建,提升學生創業素養。
結束語:
大學生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自主創業,是適應新時代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高職院校作為人才輸出的主陣地,提升大學生創業素養是重要任務。通過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培育創新型人才、完善培育體系等,使學生具備更加完善的創業素養,為更好地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吳月紅.論高職大學生創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途徑與方法[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2015,15(4).
[2]戴仁卿,張曉蕾.高校創新創業者人格素養提升困境及培養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6,(15).
[3]舒克.大學生創業素養培育路徑解析[J].《高等科技》2017(10).
[4]翁麗華.現象學視閾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4(5):85.
作者簡介:
范 ?琳(1967-),女,四川射洪人,副研究員,文學碩士,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