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皓 袁娟
摘 要 如何梳理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的關聯性和結合點,并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是當前高校推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難點。本文以“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為例,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重點闡釋在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和若干思考。
關鍵詞 專業課程 核心素養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11
Exploration of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Take "Human Anatomy Physi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LIU Zhihao[1], YUAN Juan[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2]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How to sort out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ap the relevance and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various link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major difficulty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aining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some reflections.
Keywords specialized courses; key competencies;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如何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的關聯性和結合點,并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是當前高校推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難點。本文將以“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為例,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重點闡釋在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和若干思考。
1 核心素養與“課程思政”的內在聯系
所謂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環節。[1]在2016年9月公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中,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核心素養的18個基本要點,集中體現了“課程思政”的實施目的。而承載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職責于一體的“課程思政”,則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作用、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是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有效路徑。
2 人體解剖生理學的課程性質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是師范院校教育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專業基礎。旨在指導學生掌握人體主要系統、器官的結構功能和一般規律,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和醫學常識深刻理解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科學素養,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社會責任、職業道德等,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專業學習、教師職業發展奠定扎實基礎。本課程所使用教材是左明雪等主編的2009版《人體解剖生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實現路徑
3.1 講好發展史激發學生愛國奉獻精神
有效利用課程開篇的“緒論”,講好人體解剖生理學發展史,讓學生了解我國在該領域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愛國奉獻精神,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職業選擇與人生規劃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在古代我國人民對解剖生理學知識的探索就有記載,例如《內經》《齊民要術》《本草綱目》,以及宋代王維一鑄銅人分臟腑十三經等。[2]近現代我國也不斷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生理學家,他們為人體解剖生理學研究和發展、為國家和民族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我國現代生理學奠基人林可勝,毅然舍棄在新加坡的優越條件,決然地與祖國同胞共赴國難,為抗戰時期的戰地救護工作作出了極大貢獻;[3]我國生理學奠基人蔡翹,一生艱苦創業,從事生理學工作直至逝世,為發展中國生理學和醫學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并為中國航天航空航海生理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4]我國著名生理學家吳襄,一直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默默奉獻著,他一貫重視培養年輕生理學工作者,80歲高齡依然堅持撰寫《近代生理學發展簡史》,為生理學研究的繼承和創新留下了寶貴資料。[5]
3.2 講好科學故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在相應的章節,適時引入著名生理學家的科學故事,以真實、鮮活的科學故事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體會科學家們的優秀品質和高尚人格,培養學生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勇于探索、不畏艱險的科學精神,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和平發展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意識。
故事一:“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這是首位生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巴甫洛夫在生命最后時刻,不近人情地婉拒前來探望的人。他正密切注視著自己越來越糟糕的身體情況,不斷地向身邊的助手口授生命衰變的感覺,他要為一生至愛的科學事業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要學會做科學的苦工”“爭論是思想的最好觸媒”“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這些是巴甫洛夫為后人留下的經典語錄。 [6]
故事二:書籍《熱血流向:著名生理學家朱壬葆院士傳》所講述的朱壬葆院士,是第一代“三防”醫學研究的主要組織領導者。為了人類的和平與幸福,為了祖國軍事醫學科研事業的發展,他以強毅而渾厚的人格魅力、博大無私的胸懷,從所鐘愛的內分泌生理研究到甘當無名英雄研制我國第一代抗放射藥物。歷經劫難而矢志不移,殫精竭慮直到生命最后一息。[7]
3.3 講好生命倫理培養學生職業精神
生命倫理是進行人體解剖生理學研究不可回避的問題,教師應當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當代生物科技發展引發的社會倫理及法律問題,幫助學生增強生命倫理意識、樹立正確的生命倫理觀。例如,進行人體解剖生理學研究時,大多數實驗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一定損害,常用動物體替代人體開展實驗。另外,可結合“基因編輯嬰兒”等熱點案例培養學生的生命倫理觀念,啟發學生思考生命意義、審視社會責任意識,引導學生遵守科學家共同體的倫理共識。對于案例中涉及的其他背景,可拓展式開展思政教育,講解職業道德規范及其內涵,例如責任意識、道德意識、規章意識、身心素質和團隊精神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8]
3.4 講好導課提升學生健康生活素養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學科,蘊含著豐富的關于人類生命與健康的知識和案例。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案例和生活案例,把學生關心的健康問題或生活常識引入課堂導課,增強“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的解釋力和吸引力,提升學生健康生活素養。例如,在教材第九章的“食物營養成分與生理功能”內容中,培養學生科學搭配營養的意識和能力;在第十一章的“甲狀腺”“胰島”內容中,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正確預防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系統慢性疾病。
3.5 講好課程中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專業課程具有價值引領的教學目標,專業教師應當從本專業角度運用具體的課程知識點,論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例如,本課程中生理學研究是將機體結構作為動態的;體內各器官、系統相互密切協調配合,使機體形成一個統一整體;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各種物質在不斷變化中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人體作為物質世界中的成員,是按照自身規律運動著、變化著和發展著的。
4 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當前,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學術輕思政等現象,專業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4.1 樹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
專業教師應當樹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升育德意識,主動轉換角色,即從授課老師轉變成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正確認識教師教書育人職責,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關系,自覺地把知識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從專業素養角度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才,做到育人潤物于無聲。[10]
4.2 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機融入課堂
相對于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課程思政”是一種更為柔性的思政教育,因此教師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機融入課堂教學設計和教案,充分發掘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的關聯性和結合點。要注重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挖掘背景材料,通過引入熱點話題、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方式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深化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內涵的發掘與融合,實現知識傳播和價值引領“二合一”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11]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Z].2014-03-30.
[2] 左明雪等.人體解剖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百度百科.林可勝[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E%97%E5%8F%AF%E8%83%9C/6388358?fr=aladdin,2019-03-18.
[4] 百度百科.蔡翹[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4%A1%E7%BF%98,2019-3-18
[5] 百度百科.吳襄[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4%E8%A5%84/14718?fr=aladdin,2019-03-18.
[6] 搜狗百科.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EB/OL]. https://baike.sogou.com/v63816177.htm?fromTitle=巴甫洛夫,2019-03-18.
[7] 童村.熱血流向:著名生理學家朱壬葆院士傳[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
[8] 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8(1):119-122.
[9] 朱漪.高校實施“課程思政”若干問題的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2):38-40.
[10] 劉承功.高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2018(6):62-67.
[11] 楊晶晶.高校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以公共關系學課程為例[J].視聽,2018(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