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迅猛發展,使得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有趣。那么,怎樣才能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呢?有趣、合理、科學的課堂導入能為整節課的教學起到四兩撥千斤、推陳出新之功效。本文將從討論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入手,探究“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的導入技巧與方法,希望能夠切實提高高中英語的課堂效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導入;重要性;互聯網+;技巧
【作者簡介】吳伙連,晉江市紫峰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獲得英語專業八級,晉江市優秀班主任。
【基金項目】課題項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小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課堂導入環節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QGX2018-044。
課堂的開端也就是課堂導入,它是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良好的開端能使學生快速地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新課有序、有效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意義非凡的重要作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注入了新的方法與活力。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把握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用科技助力教育,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使高中英語課堂更加高效。
課堂導入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趣、合理、科學的課堂導入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充滿無比的好奇,整節課都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接受相關的語言知識,使教師的教學效果也達到最佳狀態。合理的課堂導入,能夠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在鞏固前面知識的同時,對新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溫故而知新的功效,為新課的開展做好鋪墊,這也就是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科學的課堂導入具有極大的啟發性,使課堂的活動教學呈現出一種良性的遞進效果,能夠有效地把教師將要傳授的內容與學生所掌握的實際情況融合在一起,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科學性,這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將會是功不可沒的。總之,有趣、合理、科學的課堂導入會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進而提高的課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技巧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支撐。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從而使得導入技巧更加的多元化并且更加的高效。教師可以在導入之前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查找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微課,試卷分析數據等,進而實現課堂導入環節的多樣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接下來筆者將分析一下“互聯網+”背景下多樣化的英語課堂導入技巧。
1.網絡圖片和視頻相結合導入法。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已由傳統的“認知型、灌輸型、獨奏型、封閉型、統一型” 逐漸向“視、聽、說”轉變,著重培養學生如何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等技能。因此,生動形象的圖片和逼真的視頻導入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引發他們的頭腦風暴,展開無限的遐想。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即將學習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提高課堂效率。現以北師大版Module 1 Unit2 Lesson 1 Modern Heroes 為例。學生對“神舟五號”衛星的發射過程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剪輯過的相關發射過程視頻,并配以中英文介紹,則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也能激發學生對其細節過程的了解,使學生渴望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大他們的關注范圍,課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2.網絡VR虛擬技術導入法。“互聯網+”背景下,虛擬技術的迅速發展,被認為是一種能夠改變未來的新技術。虛擬技術(VR,Virtual Reality)就是將計算機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高科技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將虛構的環境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環境相比對,實現兩者高度的相似,讓虛擬環境中的觸、視、聽等實現加以三維立體化,令人覺得有身臨其境之感,再借助傳感設備、互聯網技術等來實現用戶的體驗與交互,當然這種交流是針對虛擬環境中某些具體的對象以一種自然的狀態或方式來進行體驗的。
英語是一門與場景相關的學科,其教學的重要之處就是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場景,并將從場景中學到的英語知識并加以靈活地應用,而VR虛擬現實正好能夠實現這個要求。接下來,筆者將以北師大版模塊2 unit 4中的lesson4 Virtual Tourism 導入為例,該課文主要涉及虛擬旅游,即在互聯網上了解和感受新西蘭城市奧克蘭的美景和特色。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同學生一起體驗去奧克蘭的VR虛擬場景,感嘆VR虛擬旅游帶來無限的樂趣,同時吸引學生關注課文知識,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相長之目的。
3.網絡“微課”導入法。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的信息時代,“微課”已經由開始時的“表演秀”滲透到真實有效的課堂環境中。在大數據背景下,微課的具體內容包含了: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測試練習、學生反饋等相關的流媒體教學資源。微課具備三大特點:“時間短,主題突出,內容具體”,這些特點助力了課堂導入的實施,使得課堂更加的高效。因此,為了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負擔,降低學習的困難程度,我們總能看到身邊的英語老師,通過課前播放微課,讓學生們對本節課的知識有所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unit 21 Human Biology Lesson 1 Super Athletes, 這一課是關于奧運冠軍們為了贏得比賽服用興奮劑的問題。在上這節課時,筆者采取了利用網絡鏈接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微課來導入課堂,讓學生提前了解、熟悉將要學習的新課知識,融入情景之中,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們可以通過微課,更直觀的看到奧運會的宗旨,拒絕服用興奮劑等標語,進而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課堂效率。
當然,在講授語法課時也特別適合使用網絡上的微課來進行導入。高中英語的主干知識是語法,整個英語課堂都貫穿了語法,可以說語法知識即碎又細,也有較多的識記內容,難以被掌握,因為語法的顯著特點是細微性、系統性和抽象性。在傳統的英語語法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比較單一的教學形式授課,這樣勢必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毫無變通、千篇一律,造成活力不足、索然寡味的尷尬局面,自然也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加深、理解、鞏固與拓展,學生對學習積極性自然也不高。然而借助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完全可以將傳統的枯燥乏味的英語語法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中的“互聯網+”技術充分、完美地相融合,可以極大地提高英語語法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極大歡迎,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應發揮主導作用,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尤其是在導入環節,所謂“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有趣、合理、科學的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并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在“互聯網+”背景下,將圖片和視頻相結合導入法、網絡VR虛擬技術導入法、網絡“微課”導入法等方式加以靈活運用,這對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教學相長之功效。
參考文獻:
[1]傅莉,趙健.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10):108-110.
[2]程林.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7(10):12.
[3]于曉芹.“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校園英語,2017(11).
[4]朱淳.圖式理論下小學英語口語有效教學探析[J].英語畫報(高級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