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平
【摘要】手抄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實踐教學模式,小學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基礎階段,手抄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想象力、滿足學生好奇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手抄報著手,探討了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了手抄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手抄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目標;學習興趣
引言
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考試為手段,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教學改革之后,教師的角色職能發(fā)生了變化,課程教學需引導學生思考、重視學生自由表達。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將手抄報與具體內容相結合,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需要重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完善與提升。
一、手抄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適應性
手抄報是指以紙為載體的、以手抄為形式的傳播媒介。在學校中,手抄報是一種靈活的活動方式,學生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手抄報,并將所學的知識納入到手抄報體系之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會點綴裝飾、按照板塊對內容進行劃分,自身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在制作手抄報時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生作為手抄報的編輯人員,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將詩歌、名言等添加到適宜的位置,并盡可能提高手抄報的整體美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此外,學生將閱讀的內容放入到手抄報之中,是學生二遍記憶的過程,也是學生積累知識的內容。語文教材中包括很多拓展內容,學生通過研究、自主學習,將其納入到手抄報之中,可拓寬自身的知識面。相比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手抄報堅持學生作為創(chuàng)造、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鑒賞者、引導者,發(fā)揮了強大的督促作用,科學地規(guī)避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能力等均得到了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具有適應性。
二、手抄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方法
(一)手抄報在課前預習中應用
小學語文教材按照單元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每個單元側重的內容重點有所不同。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前預習僅僅讓學生粗略地閱讀一下文章,學生無法對內容具有深入的了解。將手抄報應用到課前預習之中,增加了學生的預習學習密度,提高課文預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夜鶯的歌聲》等課程時,單元主題為和平與夢想。教師首先制定了單元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教學目標,提前一周為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品讀課文,找到課文的主題,并按照自身的理解創(chuàng)造一份手抄報,內容不限,但邏輯需清晰、內容需新穎。教師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其中包括和平、夢想、青春、信念等。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與家長溝通,搜集資料,整理教材內容,在家長、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最終的手抄報繪制。在學生完成最終的手抄報之后,教師給予學生表揚以及鼓勵,對學生的作品表示尊重以及認可。
因此,將手抄報應用到小學語文單元預習之中,學生通過搜集材料、整理資料的方式完成最終的作品,學生不僅對單元內容、核心主旨具有了全面的了解,讀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學生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應用到手抄報繪制之中,對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二)手抄報在課堂教學中應用
手抄報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每個學生手抄報中的知識均具有差異性,學生通過互相觀察對方的手抄報,能夠找到自身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手抄報引導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健全自身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手抄報繪制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繪制的手抄報進行詳細的講解,向其他學生展示手抄報中的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繪制的手抄報內容,為學生提供問題情境。某學生在手抄報之中粘貼了桂林山水的圖片,并利用文本對桂林山水的背景以及古詩中對桂林山水表示贊美的語言編輯到手抄報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你在查閱資料的時候,了解到桂林山水的美在哪里啊?課文中的那句話令你感受最深,為什么?”教師結合學生手抄報上的內容,在課堂上提問一些有關文本的內容,補充了學生的不足,并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回答了教師的提問。將手抄報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繪制的手抄報結合,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體系上進行完善。
(三)手抄報在課后鞏固中應用
在課程學習結束之后,教師為了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會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羅列,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了解、背誦。傳統(tǒng)的課后鞏固方法在效果上存在差異,將手抄報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后鞏固上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草船借劍》等課文時,教師為學生布置復習任務,要求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梳理單元學過的知識點以及內容,將有用的素材整合在一起,將其制作成手抄報。每個小組有一個組長,每個組員負責一個課文知識點的整理,一個組員負責手抄報的美化以及完善。在小組合作完成之后,共同對手抄報進行閱讀、學習,將共同完成手抄報的過程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總而言之,將手抄報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在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提升上均具有適應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寫作能力在此過程中均有所提升,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方法、完善教學手段,找到手抄報教學的問題,探討不同手抄報教學方法在課本內容中的適應性,使得教學能夠滿足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