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菊華
【摘要】在高等教育事業改革持續深化下,高校體育教學地位得到了大大提升,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教育模式隨之變革。在高校體育訓練中,為了提升訓練成效,促使學生身心素質水平全面提升,首要一點是培養學生體育訓練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享受體育運動樂趣,身心健康成長。本文就高校體育訓練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促使學生保持長久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等教育;體育訓練;運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校體育訓練中培養學生持久興趣,有助于學生保持長久注意力和好奇心,全身心參與到體育訓練中,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學生是否對運動訓練產生興趣,直接關乎高校體育訓練成效,所以應該注重教學方法轉變,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興趣,提升身體素質水平同時,陶冶情操,緩解學習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高校體育訓練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分析,有助于積累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更高層次發展。
一、高校體育訓練中學生興趣培養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體育訓練成果
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保持良好的心態,身心健康成長。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基礎體育知識同時,還要高度關注體育課程學習重要性。通過體育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助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升身體素質水平,保持長久的體育運動興趣。
(二)促使體育教學活動順利展開
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課程類型豐富多樣,學生的選擇機會較多,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逐漸缺失,難以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不利于體育教學原有作用發揮。體育課程教學中,一個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結合體育教學需要編制合理計劃,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促進學生素質水平發展
高校體育訓練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保持長久的運動興趣和習慣,不斷提升身體素質水平,緩解日常學習壓力。
二、高校體育訓練中學生興趣缺失的原因
(一)體育教學氛圍不濃厚
高校體育教學中,多分關注其他專業課程建設,在體育教學中即便投入資源量不斷增長,為學生提供更多體育運動場地和器材設施,但是未能充分發揮原有作用,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陛不高,學生被動式聽從教師安排,未能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到體育運動教學成果。
(二)學生的運動態度不端正
在高等教育事業改革持續深化下,當前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有所下降,無論是心理還是思想上都不夠成熟,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面對體育訓練的勞累抱怨自哀,經常出現違背校規校紀的現象。也正是這種不端正的體育運動態度,加劇體育教學難度。即便學生可以積極上課,卻僅僅是為了應付任務去參加,敷衍了事,抑制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的鍛煉。
(三)教師的課程認知水平偏低
高校主要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培養人才,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班者。但是,當前高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明確標準,教師認為體育教學可有可無,自身缺乏正確的教學態度,教學活動敷衍了事,不利于體育教學水平提升。
三、培養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途徑
(一)提高教師體育教學認知和重視
高校體育訓練中,教師應該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認知和重視,加強理論和實踐聯系,進一步將教學活動落到實處。學校需要積極貫徹國家教育政策和方針,增加投入力度,完善體育運動設施和場地,合理分配教育資源,進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營造良好體育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I生充分發揮,享受運動樂趣,保持長久的運動興趣。
(二)增加體育訓練項目多樣性
高校體育訓練中,為了提升體育訓練成效,應該結合實際需要進一步加強體育訓練項目多樣性和專業性。在體育運動中,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引進更多趣味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如乒乓球、花樣滑冰和網球等運動項目,激發學生好奇心下,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提升體育訓練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同時,教師應該充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因材施教,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可以保持長久的體育興趣,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積極組織體育活動,促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參與其中,保持長久體育運動興趣,提升體育訓練成果。
(三)推動教學方式創新
在高校體育訓練中,教師應該充分契合當代大學生特點,推動教學方式轉變和創新,促使學生可以鍛煉身體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心理素質。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結合在一起,在達成教學目標同時,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享受運動中的樂趣,潛移默化養成終生體育運動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訓練中,為了培養學生長久的運動興趣,需要提升教師對體育訓練認知和重視,注重體育訓練多樣性和專業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在參與運動項目同時,享受運動中的快樂,切實提升體育教育成效,促進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