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珍

【摘要】對于學習新聞寫作的中職生來說,要想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就得深入剖析成因,采用一切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并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他們的寫作技能。文章以中職生新聞寫作能力的現狀為出發點,就培養中職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幾點意見。
【關鍵詞】新聞寫作;中職生;興趣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7C331。
一、中職生新聞寫作學習現狀
(一)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性,但學習的驅動力較差
說到中職生寫新聞,也許不少人會質疑,認為新聞是需要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對社會發展具有一定層次理解的人才能進行的一項工作,它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要求較高,所以從事新聞行業的人即使非科班出身也至少應該是大專以上。但事實上,在學習了新聞價值、新聞線索的獲取等一系列新聞的基礎知識之后,中職生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去辨識新聞素材和新聞線索的,因此他們具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性,有能力進行一些簡單的新聞寫作。這點從我區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來看,足可以證明。
中職生雖然具備一定的新聞敏感性,但學習的內驅力較差。讓中職生自覺地去采寫新聞,效果只能是微乎其微。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布置作業或教學任務,限定為必修題,學生才會開始開動腦筋,思考新聞作品的內容和題材,思考采訪目的地和采訪對象,進行采訪前必需的采訪策劃。
(二)挖掘新聞素材往往容易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視野比較窄,看問題偶有片面性
中職生對新聞線索的敏感程度還是有所限制。在提煉新聞素材時,容易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做出一些不十分客觀的報道。比如,在采制《“文明行為”從我做起》這則新聞時,在采訪中,同學們發現了生活中有很多的不文明行為,就主觀地認為,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太差,文明程度還有待提高,于是一開始的標題就做成了《你是個“文明人”嗎?》,表面上看,這個題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標題就有問題了,很明顯帶著記者的主觀情緒,帶有一定的“譴責”語氣,感覺到記者認為大多數人是不文明的,講文明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講文明的人還是占大多數,只是有少數人違反了社會公德。那么這篇報道就有失公允了。記者的報道可以不精彩,也可以不生動,但一定不能不客觀。
(三)還是習慣性地用文學寫作的方式進行新聞敘述,新聞寫作的自信心不足
大部分中職生習慣于流水賬式的寫作,把它看作一種負擔。習慣性套路的寫法,使得文章呈現出的干澀與生硬比比皆是。慣用的寫法常常有“今天,我做了……。開始,……。然后,……。結果,……。”這樣的寫法不僅枯燥,沒有詳略主次之分,而且容易將本身含有的新聞價值要素給掩埋起來。
其實,新聞本身就不允許創作,我們只需要將它清楚明白地呈現給受眾就可以。所以,從一定的角度看,新聞寫作比文學創作需要的詞匯要求要低得多,這就給我們中職生進行新聞寫作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行性。
二、中職生新聞寫作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時代發展需要
隨著年齡的遞增,每個人對新聞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為我們將從學生時代逐漸地過渡,成為一個社會人。中職學校本身就是以職業培養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大多數中職生都會在畢業后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這個社會的一分子。新聞的學習對于他們將來更好地理解社會,將發揮很強的助力作用。
(二)職業需要
新聞事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廣西的發展雖然較落后,但是需要大量的新聞從業人員。目前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還不能為我區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高層次新聞從業人員,但這項工作是不能空缺的,必須要有人去完成。這就為中職生學習新聞寫作并且將來成為新聞從業人員提供了一條發展和成才道路。大量在基層從事新聞工作的中職畢業生告訴我們,這項工作,中職生同樣可以完成得很好。同時,中職生還可以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優點,愿意下基層,待得住,留得下。因為他們能吃苦,愿意為了基層新聞事業將自己的青春揮灑在基層的土地上。
三、提高中職生新聞寫作興趣的策略
(一)培養“新聞鼻”“新聞眼”,作歷史的“記錄人”
新聞寫作和普通的作文不同,新聞寫作往往是給定了內容和題材,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進行真實的客觀的反映,從素材的角度來看,中職生更容易入手,不會冥思苦想不知道寫什么內容,因為內容都是給定的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這就相當于一篇命題作文,由不得你自由發揮,一切都要尊重客觀事實。新聞寫作要以新聞本身為出發點,我們只能做一個“記錄人”,而萬萬不可做“導演”。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客觀事件,樹立新聞意識,培養“新聞鼻”“新聞眼”等新聞的第六感。只有具備足夠的新聞敏感性,才會激發中職生濃厚的熱情。
比如命題作文《一名優秀的教師》,那范圍就很大了,從哪些方面來表現這位教師的優秀呢?若是在新聞寫作中就不一樣了。首先,往往會給出指定的優秀教師是誰,不用你去想和猜這個問題。其次,要實地采訪這位優秀的教師,深入了解他的先進事跡都有哪些。再者,當拿到了這些素材后,就要忠于事實,萬不可以虛構、夸大,新聞就是要真實,新聞人物該是怎樣就是怎樣,不會像我們平時在作文當中的肆意拔高、夸張夸大的寫法,這在新聞當中是要不得的。所以,有了素材后要做的就是整理,去粗取精,確定主次,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培養學生發現新聞的意識。通過不斷地進行新聞的培養和訓練,新聞的敏感性就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時通過新聞寫作,感受每一個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建立更為高尚的情感。漸漸地,學生的寫作思路會放寬,新聞寫作能力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新聞寫作不追求浮夸,也不要臆想創造,道出客觀存在才是新聞的歸宿
中職學生詞匯量較為貧乏,經常在寫作中會感到無詞可用,主要是因為新聞閱讀的量不足。作為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這些都可以從觀看新聞節目或閱讀報紙開始。其實,新聞寫作要比普通的作文寫作容易得多,因為它由不得你發揮想象,容不得你隨意編造。新聞本身就是客觀呈現事實。
北京電視臺的“紙餡包子”事件應該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假新聞是萬萬要不得的。新聞的詞匯量少并不可怕,只要不用錯,不會出大問題。但萬不可為了追求新聞效應而炮制新聞,否則就會犯大錯誤,一定要慎之又慎。新聞的學習,走不了捷徑,每天保持兩個小時的新聞閱讀,多練筆,這些問題自然就能夠迎刃而解。
(三)合理使用手機APP,提升中職學生的新聞寫作興趣
我們在研究前,就通過“問卷星”對學習新聞的同學們進行了問卷調查。這種新的方式正在顛覆著傳統的紙質問卷調查形式。通過問卷得知,93.33%的學生表示更樂于接受新型的傳播方式和教學方式,76.67%的學生愿意通過手機APP主動地參與教學,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50%的學生對教師使用APP進行教學改革的方式非常期待,46.66%的學生認為通過手機APP完全有可能自主學會新聞寫作。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較好的學習軟件,比如“雨課堂”等,就是課程改革中很好的嘗試和應用。通過APP,學生可以更加直觀自如地觀看和閱讀教師發布的教學課件、微課,提交作業和完成練習,教師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在課堂上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講解和訓練,還可以將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很好地利用起來,減少玩手機的時間。這樣良性循環,中職學生的新聞寫作水平步上一個新的臺階將不在話下。
其實,要提升中職生新聞寫作的興趣,首先就要想辦法提高中職生的新聞寫作能力。當新聞寫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之后,有了成就感,新聞寫作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艷.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興趣[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08):231.
[2]劉春霞,南陽農校.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學習應用文的興趣[J].職業教育研究,2007(07):96-97.
[3]楊茵.借力“微寫作”,提升中職生語文寫作能力[J].現代職業教育,2016(32):62-63.
[4]侯文亞.論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J].考試周刊,2018(02):18.
[5]王蕾.淺析如何寫好社會新聞[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9):18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