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摘要】文章以藝術設計專業廣告學課程思政改革為例,分析了廣告學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在聯系,并以案例教學為切入點,結合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挖掘了廣告案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探索了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以及專業課教師實現課程思政轉變的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專業課程;廣告學;案例教學
【基金項目】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背景下藝術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KCSZ09);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自媒體使用行為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6MSZ016)。
一、研究背景
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文化育人,而課堂教學是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習總書記既指出了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建設方向,也指明了其他課程的發展要點,明確了各類課程和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目標。
為了發揮大學生思政課程的價值導向作用,打破思政教育存在的“孤島”困境和思政課教師“單獨作戰”的格局,上海市率先在高校探索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深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讓專業課程充滿道德情操和人文社會關懷,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改變長期以來思政課與專業課“兩張皮”的現象,實現育人效果的最大化。這股課程改革浪潮引起了全國高校的熱烈反響,許多高校開始仿效,深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包含藝術價值的評判、審美意識的培養、傳統文化的傳承、愛國情懷的啟發以及創新思維的構建等隱性思政教育的內涵[2]。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教師只需加以引導,便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廣告學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廣告學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夠對藝術設計專業單一的思政課程進行有效的補充,形成協同效應。
二、廣告學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在聯系
廣義的廣告,泛指一切有目的的信息傳播活動[3]。由于廣告傳播的是當下社會之經濟視野的文化意蘊,因此廣告是社會文化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當今,廣告具有弘揚傳統文化和現代主流文化,播撒流行和時尚的非主流文化,以及娛樂人、教育人和引導人的重要作用。廣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廣告使健康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理念,廣告使居住得以深化為人生的精神關懷,如此等等,無一不在倡導一種價值、一種理念、一種人文關懷[4]。思政教育是社會或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政治觀點,對其組織成員施加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
可見,廣告學和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共同之處。在對象上,兩者都是針對人,只不過廣告針對的是更為廣泛的社會群體,而不僅僅針對大學生;在方式上,兩者都以柔性手段為宣傳、說服的主要方式;在目的上,思政教育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廣告則是幫助組織塑造良好的形象,兩者都需要進行一種價值、理論的傳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因此,在廣告學課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有其合理性和優勢,能很好地發揮二者協同教育的作用。
三、廣告學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內容主要涉及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創新創業及身心健康等幾大方面。其中,大部分內容與廣告學的理論和實踐相對應。因此,在廣告學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可以案例教學為切入點,結合社會熱點,選取現實中的廣告案例,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廣告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
(一)廣告案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2017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作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5]。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加上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愈漸模糊,政治信仰開始迷失,學習上也出現了急功近利的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的自我意識過于強烈,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缺乏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
為了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筆者認為可選擇央視曾經播放過的一個公益廣告《感謝不平凡的自己》,這個廣告通過守衛邊疆的戰士、聾啞的舞者、畢業求職的大學生、照顧父親的兒子、北川地震的幸存者、北京菜場的小販等幾組平凡的人物形象,展現了每一個平凡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努力前行最終實現夢想的精神。“平凡的生活,總有順流、逆境。但,我們依然努力前行……”廣告向每一個平凡而努力工作的人傳達了敬意。這則廣告案例展現的是大家身邊隨處可見的人物,給學生一種真實感,并且可以讓學生明白平凡的人也可以有屬于自己的不平凡,關鍵是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為之付出努力,終將擁有自己的那方“舞臺”。
(二)廣告案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近些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大國關系復雜多變;國內一些政府部門推責任,不作為,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的負面新聞頻頻曝光,對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愛國觀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2017年,由廣電總局籌劃拍攝的系列公益廣告片《光榮與夢想——我們的中國夢》是對內塑造國家形象的有力做法。該系列公益廣告片由“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組成。其中,“中國夢”公益廣告片臺詞精選自國家領導人的語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臺詞則來自古詩詞和古代圣賢的經典語錄,對于宣傳國家的正面形象、弘揚民族文化、凝聚社會力量及激發愛國熱情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課堂引導學生對該公益廣告從策劃、創意、表現形式以及傳播渠道等方面進行分析,使學生不僅領會了廣告學的相關知識,而且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