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社會,新媒體愈加發展,當代大學生,作為較早接觸網絡的一代人,在大學生活和學習中,已經離不開新媒體,其學習、思想和生活都已經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而高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對這一變化,如何在新媒體浪潮中扛住,并直面挑戰,是擺在其面前的重要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文章從新媒體環境切入,分析新媒體對大學學習上、思想上、心理上產生的影響,進而揭示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日常管理的特點,最終探析創新管理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日常管理;模式
傳統上,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簡單、單一,雖然簡單,但是大體上能適應日常管理。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整個高校環境都受到了影響,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量越來越大,媒介手段愈來愈多,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學習生活可能性的擴大,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如不良信息也開始增多,傳統管理效果差,管理者不再擁有傳統的絕對權威性等。所以,面對這些變化,日常管理也應順勢而變,進行創新,以適應新媒體環境,才能有效進行管理。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產生了影響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資源非常的豐富,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同時,獲取這些信息的途徑也變得極其的便利。只要有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甚至只是一個小小的電子產品,都能突破時間限制、空間限制,獲得想要的信息,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就有了有別于傳統的改變。他們獲取知識更加便捷了,手段更加多樣了,娛樂也能隨時隨地進行,交往方式也更加多元??梢哉f,新媒體環境的成熟,去中心化了,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個性也得到了張揚[1]。這樣一個環境,確實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諸多積極影響。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乍看,新媒體環境確實對大學生產生了諸多積極影響,但是細究也能發現,優點背后隱藏著缺點,積極背后藏著消極。一是信息豐富,有好的信息,同時,不健康的信息也在滋生,且新媒體環境復雜,這些不良信息多且難監管,大學生容易受到影響;二是信息豐富了,也讓人的選擇變得困難了。就如上淘寶購物,如果一種產品只有一個賣家,那做選擇就會很快,但如今同一件產品有幾百甚至幾千個賣家的時候,就會難以選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選擇就是如此,因其價值觀念、思想還不是很成熟,辨別選擇能力還有待提升,信息大量豐富,但面對龐大信息的時候,難念會出現選擇的難題[2]。
二、新媒體下大學生日常管理的特點
(一)管理者權威下降
傳統視域下,管理者是擁有一定權威和主導權的,所以傳統上,大學生的日常管理也主要是單向灌輸為主。目前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在一些地方還存在,但是已經不適應新媒體環境。新媒體環境下,管理逐漸去中心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管理者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大學生接觸的信息多了,思想行為模式、學習習慣都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傾向于自己管自己[3]。
(二)日常管理范圍擴大化
傳統視域下,高校環境相對單純,信息發展沒有如今豐富,大學生所接觸的東西較少。但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視域更廣,思想觀念發生變化,所以大學生日常管理范圍已經大大擴大,除了基本日常的管理,還有環境改變所必須做出的管理,可以說,新媒體環境愈來愈發展,日常管理范圍一般來說就會越來越大。
(三)管理手段多元化
傳統視域下,管理手段相對單一,這和環境分不開。但是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豐富了,媒介增多了,學生接觸信息渠道變多了,管理上,也可以巧借新媒體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變化,將管理手段多元化,去適應學生,適應環境。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管理模式創新路徑
(一)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成立大學生管理隊伍
首先是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傳統管理者擁有絕對權威的方式已經不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上日常管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重視[4]。日常管理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須要研究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思想行為方式、娛樂方式、交友方式等,并和傳統做對比,以此來找到管理上的突破口。管理歸根到底是人的藝術,所以說,環境變了,首先應該重視的、研究的就是人,只有研究好人,才能找到對應的管理策略和方式。
其次是要成立一支專職新媒體的大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句話老生常談,但的確是一句很有用的話。新媒體環境下,管理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須有一群懂得新媒體的專業的管理人才,高校應該牽頭成立一支隊伍,這支隊伍要懂新媒體,與時俱進,和學生同站在時代前沿。要比學生更專業,然后鉆研、去研究適合的管理方法,才能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上有所突破。所謂術業有專攻,環境變了,高校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去組建這樣一個專業隊伍,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緊急的。
(二)巧借各種新媒體手段進行管理
巧借微信。微信,作為一種改良的新溝通方式,受到了當代大學生的青睞。日常的交流、朋友圈的自我展示,訂閱號的信息獲取等,使得微信在其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大學生日常管理,不可能避開且必須要用好這種方式,因為這可以為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日常管理帶來新的可能和機會。例如,利用微信,連接學生、家長與管理者,使三者能共用這樣一個平臺,來完成一些交流工作。在這樣一個平臺中,一端連接著家長,一端連接著學生,一端連接著高校管理者,高校管理者可能是教師、輔導員,或是其他人等。三方可以建立一個微信群,用于家長、學生和教師三方的日常交流及消息推送工作,在這樣的群里,又可以設置一些規定,比如禁言時間,開放討論時間等,這樣一來,一個小小的微信群就有了一定的組織與紀律,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動能,實現了無地域限制的溝通工作,可謂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又比如針對每棟寢室的管理,每棟寢室的管理員可以建一個群,用于基本的消息通知,如停電、停水、維修、門禁時間調整等,這樣一來,寢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得到保證。又比如,針對學生之間二手物品的處理問題,學校可以引導建立二手用品置換群,群里設置一個閑置物品管理人員崗位,這樣一來,有閑置物品的學生便可以把閑置物品圖片、基本信息、價格、出手價格發給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每天匯總,每晚固定時間在群里展示閑置物品列表,學生便可按需采購或置換。這樣一來,高校學生物品閑置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同時還能加深彼此之間的同學關系。所以說,巧借微信這種大學生喜歡的方式,是可以改善管理的。但在使用這個工具過程中,也應該要有個度,要及時關注使用效果并及時改進,不能完全依賴微信也不能完全脫離微信。
巧借微博。微博是輿論集散地,在微博,會有更加開放的言論空間。新媒體環境下,各大高校甚至每個高校的院系、班級甚至一般的社團組織,都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這些微博,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著交流的功能,也就是說通過發布一定的內容,吸引學生進行評論,借此知曉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梢哉f,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在微博的日常管理上,作用還沒有發揮到最大化。筆者認為,高校在利用微博時,應充分關注微博內容,應發布學生真正感興趣,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內容,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與討論,真正知曉學生真正的想法,以此更好的管理學生。
當然,除了微信和微博,還有更多的新媒體形式可以運用到大學生日常管理上,這需要高校管理者不斷努力去探索挖掘。
(三)創新日常管理監理機制
新媒體的發展,管理方式的多樣化,給管理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監督的困難。管理方式多元化起來,必然帶來多元的問題,因此,一個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監理機制應該被建立,只有這樣,管理才能發展的更加良性,管理也才會更高效。
四、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用,高校管理者如何應對挑戰?綜上,筆者認為,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高校管理者首先應正視這些影響,然后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成立懂新媒體的大學生管理隊伍,巧借各種新媒體手段進行管理,同時創新管理監督機制,以此適應管理者權威下降、日常管理范圍擴大化,管理手段多元化的現狀,以此提高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 齊樂,尹斌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創新研究[J].石油教育,2016(05):66-67.
[2] 周亞楠.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6(11):147-147.
[3] 穆浩然.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工作模式創新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149-151.
[4] 張錢,詹一覽.新形勢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196-197.
作者簡介:李思美(1993.05- ),女,陜西寶雞人,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