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潔
摘要:預習,是語文課堂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可是預習往往會成為老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改革預習,讓預習變得多元化,有針對性,有預習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預習;學生;先學后教;高效
語文預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是上課前的準備,更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成為教學趨勢的今天,課前預習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時尚,有效預習也能夠幫助老師提高上課的效率,從而讓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一、現狀:課前預習成“雞肋”
然而預習卻始終是老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長期以來,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預習往往很低效,學生的課前預習主要表現為:
(一)有口無心。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一般是要求學生讀讀課文,認識幾個生字詞,沒有引導學生真正地去深入了解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有口無心,抓不到預習的精要。
(二)應付了事。針對課前預習作業,學生往往看重的是作業的完成,卻不重視作業過程。學生會在預習過程中,尋找參考資料,翻閱相關字典,并按照老師的要求,但在完成的質量上,學生往往敷衍了事,預習效果較低。
(三)效果不一。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和素質水平存在高低,同樣的課前預習作業也會產生不同的預習效果。
綜上所述,學生課前預習還是問題大于成效。如果我們教師對預習的指導和要求不做改變,學生的課前預習或許會停留在無效的機械學習上,形同虛設,如同“雞肋”。
二、改變:讓課前預習成“雞胸肉”
“雞胸肉”蛋白質含量高,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和利用。新時期下,我們必須直面小學語文預習現狀問題,對“癥”下藥,改變思維定勢,讓預習不再是“雞肋”。為此,在預習作業的布置中,加強針對性引導和有效性改進,努力讓課前預習變成有營養的“雞胸肉”。
(一)行之以簡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喜歡簡單化,不喜歡很復雜的東西,而且為了不給小孩子增加作業負擔,所以我們應該化繁為簡,讓孩子們用簡單的方式進行預習。
1.簡預習。低段和高段的預習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不過歸根到底還是要簡,不管是預習單的要求還是形式,讓學生們樂于做預習,不出現不耐煩的心理。比如,預習《刷子李》一課,可采用“常規預習+給刷子李設計一張名片”的方式;而預習《彩色的非洲》,則可采用“常規預習+查找非洲的資料”的方式。
2.簡目標。不管預習還是課后的拓展最終還是為課堂所服務,所以在預習單中,我們要明確目標,一定要堅持“內容適量、要求適中、操作簡明”的原則。
3.簡檢查。檢查預習單我們可以采用老師檢查、同桌檢查或者組長檢查的方法,從預習單我們可以看到問題,從而整理出哪些是學生懂了的,課堂上就可以簡化;哪些師學生錯誤比較多的,老師需要強調,這樣可以加快課堂的節奏。
(二)授之以漁
預習單是為了讓課堂更高效,所以如何設計好一堂課的預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也可以從扶到放,一開始可以由教師來設計,然后慢慢地教給學生預習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自己慢慢地去嘗試設計預習,讓正確的預習成為學生的必備素質。
不同的年段預習的內容肯定是不一樣的,但不管是低段還是高段,我們都要知道預習的程序。先讓學生自己去預習,當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老師可以幫一幫,設計預習單等。當然低段和高段肯定是有所不一樣的,低段可能就以讀為主,只要把字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了就好;而高段則要在低段的基礎上再加要求,可以做做批注,寫寫體會之類的。
(三)引之以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想學,愿意學。
1.形式多樣
因此在指導預習的時候,形式要多樣,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覺得預習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讓他們很愿意去學。比如在預習五下《“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可以讓學生畫畫人物關系圖,有了這個圖,能更容易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形成。比如在預習四下《花的勇氣》時,可以讓學生摘錄喜歡的風景,并寫寫批注,體味語言的優美。
2.因文定學
預習應該有針對性,而不是一層不變,每篇課文都用同一種預習方法,是起不到預習的作用的。所以除了常規的預習,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預習單,讓課堂更有效果。如我在教四下《鄉下人家》時,課堂中,我交流反饋了課前預習單,當交流到給風景取名字這項預習作業時,展開了以下的教學(片段):
師:課前我們已經給自己最喜歡的那一處風景寫了小標題,一位同學取了“農家風光”,另一位同學取了“農家花院”,你給哪個標題點贊?
生:我覺得農家花院比較好。因為農家風光每個地方都可以用,竹子可以用,鴨也可以用。
師:是啊,取標題時要抓住主要內容,不能太籠統。我們看第二組,“鮮花競相開放”、“門前的鮮花”,哪個好?
生:我覺得“鮮花競相開放”,因為它寫出鮮花爭著要開放的景象。
師:是的,取標題還要抓住這處風景的特點。現在請你根據這兩點要求修改一下自己的小標題。
在修改之后,形成了板書:
瓜架別有風趣
鮮花競相開放
春筍探出頭來
雞覓食
鴨戲水
天高地闊吃晚飯
月明人靜聽歌聲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充分利用預習單提供的學情,將學生在預習時取小標題存在問題充分暴露出來,然后以學定教,讓學生自己發現取小標題的秘密,再進行二次修改。這種建立在學生起點上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先學后教”。
三、提升:給課前預習插上“雞翅膀”
正確的預習方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形勢下,預習再次成為老師的“寵兒”,聚焦學生的年齡特征、學段需求,進一步改進預習的方式方法,給預習披上多彩外衣,賦予新趣特質,會讓學生的課前預習變得簡單、有趣、有效,從而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插上“雞翅膀”。
設計預習單時題目可以多樣化,比如可以安排基礎題:看拼音寫詞語、把認為最難寫的字寫下來等等;探究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寫讀了課文有什么問題;積累語言題:摘錄精彩的句子,寫寫體會。
總而言之,預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先學”是課堂中一切教學行為的起點。預習不但能提升學習效率,也能實現課堂由“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的翻轉。
參考文獻:
[1]倪雪雁《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有效預習》 《小學時代教師》12期
[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3]劉國兵《七彩語文 教師論壇》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