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山
`
【摘要】分層教學模式受到學生與教師的廣泛歡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其進行分層,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專業化的理論指導,因材施教,帶領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魅力,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提高數學成績與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發展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落實與完善,教師應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特點使用分層教學模式,貼合社會的實際發展與需要創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設計分層目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營造和諧的數學氛圍,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一、初中數學應用分層模式的意義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分層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學生學習能力基礎上,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分層教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層教學模式核心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提升學生水平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同時突出學生的學習中心,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由優等生帶領后進生學習,為學生創造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推動學生的發展。此外,教師在實施分層式教學模式時,應注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態,考慮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興趣、性格等差異,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依照實際的教學內容適當的更改教學目標,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這是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核心。
二、初中數學應用分層模式的策略
(一)對學生及要求進行分層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同,每一名學生在學習時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與細節,教師應依照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進而使教師保持一定的教學效率,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能力。因此,教師應通過學生的性格特點,將學生興趣濃厚的學生分到一組;接著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水平進行合理的分層;最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成績進行分層,確保全班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教師應對學生的要求進行分層,對優等生的要求要提高,對后進生的要求要降低,這樣才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荷塘問題時,求4個角上截掉的正方形剩余矩形的面積,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問不同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新的邏輯思維,成功地提升學生的做題效率。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學生做出題目并做對;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應要求學生回答做題步驟;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教師要求這部分學生說出具體的做題思路即可。最終,教師在講解時,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列出相關的方程,算出最終的答案,培養不同層級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對問題進行分層
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的表現,加強其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的數學感知,并通過分層設置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以發散思維為主的科目,通過數學問題的設置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師應結合數學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分層提問,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例如,在學習《不等式》時,教師簡單的梳理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凸顯學生學習的核心,教師幫助學生擴展學習范圍,采用分層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標準化的分層模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通過此種方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不斷進步。
(三)實施數學教學評價分層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存在明顯的逆反心理以及嚴重的敏感現象,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青春期情況調整教學方法,應用分層評價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積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實際上,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都能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機制,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合理的實施數學教學評價,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進步,同時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情況,在考核學生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模式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在當前新課改的不斷完善與進步下,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實施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充分觀察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將教學方法進行改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推動學生更為長遠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