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才 宋銀秋



摘 要:將“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中,結果表明,以聯系、包容、均衡為主要內涵的“全人教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產生更多知識聯系的自主學習,使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成長,實現了學生自我價值的大幅提升和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全人教育;大學英語;英語專業;聯系;包容;均衡
1. 引言
全人教育是20世紀70年代從北美興起的一種以促進人的整體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對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形成了一場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運動。
作為教育界發起的一場新運動,全人教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在北美逐漸成形,是針對當時主流教育思想即機械主義或笛卡爾·牛頓式世界觀的反應。這場運動是一場包羅萬象的折中主義運動,吸收并整合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理論以及各種各樣的哲學思想。郎·米勒認為全人教育可以追溯到盧梭等哲學家和思想家(R.Miller, 1990),而約翰·米勒則認為可以追溯到柏拉圖(John P.Miller, 1988, 2007)。全人教育吸納了柏拉圖和盧梭等人文主義和杜威等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以及愛默生和梭羅的超驗主義思想。
全人教育的思想也傳播到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形成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在中國大陸進行全人教育研究和嘗試的高校(如北京師范大學)并不多,進行研究的個人(如鄒曉偉,2016;馬道山等,2015;劉寶存,2004)也寥寥無幾。這也說明全人教育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和嘗試。
2. 全人教育
2.1全人教育的定義
五個方面對全人教育做了定義:第一、致力于培養完整的人。第二注重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第三、不關注基本技巧更關注人生經歷。第四、人類創造了文化也可以改變文化。第五、培養對生命以及未知生命源的極大尊重。
2.2全人教育的內涵
約翰·米勒(1988,2007)把全人教育總結成三個原則:第一、聯系。建立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學生與地球的聯系,學生與自己的靈魂即內心的本我聯系。第二、包容。包容不同種族不同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第三、均衡。在個體學習和群體學習、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內容和過程、學習和評估之間達到均衡。Nava (2001)給全人教育下的定義是學生應該具有科學自覺性,應該受到生態可持續文化的熏陶,應該受到和平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全球公民意識的教育,最后要用靈性教育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
2.3全人教育的十大原則
為了人類發展而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性;確立實踐教學的中心作用;以全人教育為核心;教師是教學的推動者;保障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自由選擇;對公民實施參與民主教育;推行全球公民教育;培養人們對各種生命形式的尊重;倡導靈性教育,培育學生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
2.4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
全人教育實際上指的是人的整體發展,是對傳統教育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獲得的培養目標提出的批評,倡導培養完整的人,使人在道德、身體、知識、技能、智力、精神、靈魂和創造性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真正的人,一個具有尊嚴和價值的人(劉保存,2004)。
3. 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實施步驟
3.1 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就是采用全人教育理念,改變傳統外語教育過程只是目標、技能以及語言知識的灌輸,探討語言文化意義層面上內容,增強學生愛國情懷,發揚本國文化,做好良性傳播。同時減少外語教育的同質化,單一化和模式化,重構外語課程,使外語教育應具有人文情懷,承載思想的又一陣地,最終使外語學習從“為了語言而思想”變成“為了思想而言語”。
3.2 實施步驟
我們將在吉林農業大學新生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本科生中隨機選取一個實驗班和一個對照班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實驗班將按照“全人教育”核心理念及原則組織教學,然后與對照班進行比較來確定“全人教育”理念及原則的有效性。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學生進行背景調查和水平摸底,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實驗之初英語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第二步開展課內外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按單元內容,同時又要超越單元內容制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任務,任務要體現在用外國話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教師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武裝自己,在外語教學上要體現當代中國文化的“魂”,同時教師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外語課堂進外語教材進大學生頭腦,在課堂上增加相關內容的英漢翻譯和閱讀練習;成立學習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學習活動,小組成員討論共同感興趣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任務,與課堂教學形成互補;積極開展“中國夢”“美麗中國”“八榮八恥”等外語演講比賽、外語寫作比賽、外語辯論比賽、外語閱讀比賽、英漢翻譯比賽等課外實踐活動和學科競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大學生頭腦;用外語給學生開設中國文化閱讀和翻譯選修課程,拓展中國文化外語傳播途徑,建立起學習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長效機制,同時,使用優學院和作文批改網給學生布置一些弘揚中國文化的學習任務。
第三步數據收集及分析。每學期對學生進行口語和四級模擬考試,第四學期還要參加全國大學英語競賽和四級考試,并進行數據收集及分析;第一學期對學生進行入學英語測試和英語詞匯量測試,并進行數據收集及分析;第四學期對學生進行訪談,并進行總結分析。
4. 結果與討論
4.1 調查摸底
學生的英語基礎對他們后期的英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入學時的基礎好,后期的英語學習進步也較快,反之,如果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差,后期的英語學習進步也較慢。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如果入學時的基礎相差懸殊,他們之間將失去可比性,無法保證本實驗的信度(閆洪才,宋銀秋,2011)。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剛入學時進行了調查和摸底,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見表1)。
從表1可知,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入學時的高考英語成績之間沒有顯著性差別,入學英語水平測試成績之間沒有顯著性差別,入學詞匯量之間沒有顯著性差別,城鄉學生所占的比率之間沒有顯著性差別。這說明了無論是大學英語還是英語專業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入學時的基本情況沒有明顯差別,因此具有可比性,信度有保證。
4.2 英語成績
從表2可知,無論是大學英語還是英語專業實驗班學生的每學期的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的成績:如大學英語實驗班學生第3學期的英語口語成績比對照班學生高出10分,第3學期英語期末成績實驗班學生比對照班學生高出11分,第3學期四級考試模擬成績實驗班學生比對照班學生高出7分;再如英語專業實驗班學生第 3學期英語口語成績比對照班學生高出8分,第3學期英語期末成績實驗班學生比對照班學生高出9分,第3學期四級考試模擬成績實驗班學生比對照班學生高出9分。
從實驗班學生成績(英語口語成績、英語期末成績及四級考試模擬成績)比對照班學生有顯著提高可知,“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是行之有效的,促進了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
4.3 競賽獲獎情況
從表3可知,無論是大學英語還是英語專業實驗班學生獲各種獎項的數量和級別都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實驗班4人獲一等獎(大學英語3人,英語專業1人),10人獲二等獎(大學英語6人,英語專業4人),10人獲三等獎(大學英語和英語專業各5人),而對照班1人獲一等獎(大學英語),6人獲二等獎(大學英語和英語專業各3人),6人獲三等獎(大學英語4人,英語專業2人)。
從兩年內實驗班學生各種英語競賽獲獎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班學生可知,“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是有成效的,促進了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
4.4 大學英語和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情況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兩年內都參加了全國大學英語和英語專業四級考試,大學英語和英語專業實驗班學生過級率分別為92%、90%,而它們相應對照班學生過級率分別為75%、82%。實驗班學生過級率明顯高于對照班,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是有效的,促進了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4.5 訪談情況
第四學期我們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了訪談,我們和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從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課外合作學習情況、參加學生組織活動情況、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對應急問題的處理能力、對國家的熱愛程度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從和學生進行的訪談可知:實驗班學生自信心、課堂滿意度都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心中的正能量和愛國熱情也高于對照班學生,團隊意識也高于對照班學生,對應急問題的處理能力也好于對照班學生;實驗班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和和設計也明顯好于對照班學生,如實驗班有90%左右的學生想考研,而對照班只有60%左右;實驗班學生在學生組織中擔任組織者和領導者的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班學生。這些都說明了“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對培養全面發展的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有積極作用。
以上結果說明即使是不同類型學生(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也是行之有效的,值得進一步推廣和完善。
5.結語
“全人教育”整合了以往“以社會為本”與“以人為本”的兩種教育觀點,形成了既重視社會價值,又重視人的價值的教育新理念。
“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實踐表明,“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語言知識與學生其它知識的相互聯系,為學生創造更多真實的語言交際任務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為交際而交際、為技能而技能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能因材施教,包容不同水平的學生,使它們都能融入任務完成的學習過程中,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同時,讓學生參與評價,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教學把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人人參與創造實踐的活動,將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學習聯系在一起,通過這種聯系將課堂教學延展到課外,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更積極、更有目標地自主學習。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這種聯系給學生提供了應用語言的機會并在此過程中得到提高和鞏固,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
外語天地?? 網絡時代大學生如何高效利用網絡課程進行英語學習的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我們認為“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的英語教學實踐是大有前途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在實踐中建立起更多的知識聯系,在學生個體學習和群體學習、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內容和過程、學習和評估之間達到一種均衡。
[參考文獻]
[1]Miller,Ron.What Are Schools for? Holistic Education American Culture [M].Vermont:Holistic Education Press,?? 1990.
[2]Miller,John.The Holistic Curriculum [M].Toronto:OISE Press,1988/ 2007.
[3]Nava, Ramon Gallegos. Holistic Education: Pedagogy of Universal Love [M]. Brandon, VT: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newal, 2001.
[4]劉存寶.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J].比較教育研究,2004(9):17-22.
[5] 閆洪才,宋銀秋.大學外語多維一體主題教學自主創新學習模式的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2011(1): 72-75.
[6]鄒曉偉.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