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紹輝 李孟儒 楊鶴 劉暢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不斷提高,光影的運用對于瞬息萬變的酒店業來說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通過用戶的情感需求來分析光影在酒店空間中的引導功能應用,首先從光影概念入手;其次分析引導功能的概念和理論;最后再從酒店、光影和用戶三者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用戶在酒店中的情感需求并結合光影的特征及設計要素,論述酒店中光影引導功能的應用。
關鍵詞:酒店光;光影;引導;情感需求
1 光影與空間的關系
“光”不僅是空間設計中的重要美學元素之一,也是空間情感表達的一種工具,光與實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影”,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如同虛與實、真與假一般是相輔相成的存在。光線通過建筑的材料、質感、實與虛、透明度、熒光度、反射度等特質將空間和形式聯系起來。正如安藤忠雄說:“光照到物體的表面,勾勒出他們的輪廓,在物體的背后積聚陰影,給予他們深度。”在空間中,我們通過光影來感受空間的形態和色彩,光影起到渲染空間氣氛、展示空間主題、凸顯空間層次、引導空間走向、限制空間范圍等作用,所以只有設計好了光線,空間設計才能更好地得以體現。
2 空間中的引導設計應用
“引導”功能,就是在人們視覺的基礎上為了幫助人們了解所處環境空間的特征,從而進行方向定位,獲取需要的信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信息傳遞的媒介已經不僅僅是在平面紙張上,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空間結構及各種組件的特點將視覺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產生各種形式的導向設計,如利用空間結構的形狀、色彩、材料和光線等合理安排來達到導向指引目的。
3 用戶對酒店照明情感體驗及光影的引導功能分析(以重慶ISEYA高空酒店為例)
3.1 酒店、光與客戶的關系
“光為何存在?”無非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欣賞到生活中的事物。在生活中、旅途中,很多時候是我們去遇見光,酒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空間形式,它不僅是一個落腳住一晚的地方,它更是一個夢想的包裝,當我們想要遠離現在的生活時,我們可以開始一段旅程,住進一個酒店,它是夢開始的地方。在這個空間中,光線能夠起到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各種藝術品的光、走廊的光、餐廳的光、水池的光、酒吧的光、客房的光、離開酒店時記憶的光等這些不同質地、不同層次、不同場景的光,都將是我們這次夢想旅行的重要指引者。
3.2 通過客戶的情感需求分析光影在酒店中的引導功能的應用
如今,人們出行的目的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我休閑,一種是商務工作。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酒店應提供不同的照明服務。自我休閑的客戶,他們更多的注重享受、美食和活動,因此在照明方面ISEYA高空酒店為其創造舒適的體驗和美妙的回憶。利用光影做一些指示性的標志、LOGO來引導客戶,如客房的門牌號、消防疏散圖、溫馨提示標牌等,客房門牌號是客人入住酒店后找到自己所住房間的唯一根據,所以酒店標牌制作必須清晰醒目、易辨識。利用標牌與照明相結合的方式來呈現酒店想要給予客戶的指示信息,這既能起到空間的導示作用,又能夠使空間具有創意性,使空間不再只是單調乏味的標志指示牌,而是多種形式的結合,既前衛又新穎。其次,他們還利用霓裳屏等在酒店內部增加光影的色彩元素,增加活動和主題展示,在控制系統上用IPAD或手機等控制來自動選擇不同的節目。這不但可以改善空間的聲學效果,同時也可以以此來創造迷人的環境并引導客戶參與其中,使空間充滿娛樂性,讓客人流連忘返。再次,還使用充滿趣味性的電子顯示屏,通過手觸增加互動環節,有利于客戶之間的交流。對于商務工作的客戶,酒店更多地注重光學品質及創新智能系統方面。例如,在客房內調用智能光控系統,模擬早、中、午等不同時間段的自然光譜,也可進行聲音模擬,既可輔助睡眠,又能幫助喚醒,就算是來工作的也同樣能享受生活的樂趣。
光影的藝術魅力是多種多樣的,引導指示功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特定的酒店空間,利用特殊的智能照明系統設計,打造層次分明的光影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喚醒使用者的情感,達到酒店對于整體設計美學的追求。
4 結語
光影具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和表現形式,塑造出的空間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使整體空間更加靈動、有趣,同時又能喚起客戶內心的視知覺感受,引起人們對空間的情感共鳴,使酒店空間給客戶留下深刻的住房體驗,更能使品牌價值得到提升。所以,在現代酒店空間設計中,光影的塑造和利用必不可少,應利用其創造出更出色的照明藝術和空間氛圍。
參考文獻:
[1] 趙慧寧.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情感意義[J].藝術百家,2007(01).
[2] 李志軍,董杰,黃濤.淺談中國酒店之空間設計[J].工業建筑,2010(2).
[3] 趙瑩.情感在室內設計語言中的重要性[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4] 鐘鶯.商業空間的視覺導向設計[J].藝術研究,2016(3).
[5] 馬驍驗.光影與空間——光影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
[6] 沈克寧.光影的形而上學[J].建筑師,2010(04).
作者簡介:李孟儒(1994—),河北唐山人,就讀于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