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泓
【摘要】公務接待是高校一項非常重要的政務性工作,代表著學校的形象,是推動和促進學校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后,又陸續出臺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實施細則、條例、管理規定、意見,高校公務接待工作隨之進入新時期。高校應堅持勤儉辦事業的理念,深入思考公務接待工作的本質屬性,把握其自身規律,有效地規范公務接待行為,全面推進高校公務接待工作的改革創新。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接待工作
高校公務接待工作作為高校行政事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對來校從事考察調研、出席會議、檢查指導、學習交流等公務活動的專家或領導的接待與服務工作。
一、新時期高校公務接待工作現狀
(一)高校公務接待跳崖式下降后平穩開展,不規范現象依然存在。2013年以來,高校接待量和接待費用整體大幅下降。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2013年共接待來賓569批次,實際發生費用982616.5元;2014年共接待來賓223批次,實際發生費用414380元;2015年共接待來賓134批次,實際發生費用163615.96元;2016年共接待來賓161批次,實際發生費用169913.3元;2017年共接待來賓130批次,實際發生費用11924.96元。但同時不按規定程序接待的情況時有發生,無公函接待的現象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有的上級主管部門到校檢查時,只有電話通知或者籠統的檢查文件,實際檢查組成員未帶聯系函;地方主管部門人員陪同上級部門領導到校檢查時,可能屬于同城接待的;臨時到訪來賓,不履行事前審批手續,由領導口頭交代安排接待的;邀請專家到校開展學術交流指導時,邀請函不正式或者只有口頭邀請的,接待次數過多或陪同人數超標的。
(二)高校公務接待中行政接待明顯減少,甚至出現不少行政部門零接待現象。高校行政人員不會接待,不想接待,高校公務接待工作面臨邊緣化的囧境。具體表現為:兄弟高校對口交流減少,不愿走出去,也不想迎進來;部門行政人員甚至是部門領導缺少對公務接待政策的學習,產生了不接待不出錯的錯誤認識,遇到接待事務,一律推給學校辦公室安排,自己做甩手伙計或者臨時抱佛腳,接待工作不到位。
(三)高校公務接待受監督力度薄弱,沒有相關剛性約束。具體表現為:高校辦公室牽頭開展的公務接待專項督查流于形式;高校內部監督部門對于“一把手”不敢監督,對“同僚”不愿監督;外部黨政監督部門力不從心,還不能主動上門監督;社會公眾沒有了解高校公務接待有關信息的渠道,社會監督無從入手。
二、新時期高校公務接待工作問題分析
(一)長期以來,公務接待都被簡單地認為是迎來送往,吃吃喝喝,公款吃喝已經依附為我國行政文化的一部分。盡管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隨著持續的違規案例的通報,讓人們看到中央整頓公務接待亂象的決心,但根深蒂固的傳統等級觀念和官本位思想不可避免地繼續影響著領導干部的行政行為。一些領導干部還是放不下面子,開不了口,對無公函接待說不出“NO”,害怕影響私人交情,影響學校工作成績;一些領導干部公私不分明,出行沒有計劃性,認為刷臉接待是自己的能耐。
(二)規范化的制度才能有效地約束權力,但是制度規范完善需要一個過程。新時期高校公務接待中的行政接待明顯下降真切地反映出中央八項規定的“動真格”,高校公務接待活動的開展也不能肆意而為,必須貫徹“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精神,開展有實質內容的交流。披著學習交流外衣,實為情感交流的接待活動大大減少。加上互聯網的普及,交流學習形式也得到極大的改進,上門取經不再是取得真經的唯一途徑。
(三)高校行政人員思想認識不足,缺乏對公務接待相關政策的深入學習和對公務接待工作的獨立思考。高校行政人員對正常接待與非正常接待的界限把握困難,加上公務接待活動規定的特殊性,同行人員交流不足,系統的公務接待業務培訓少之又少,嚴重影響公務接待的執行和效果。
(四)高校辦公室作為高校公務接待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在牽頭開展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1+X”專項督查時,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不能有效地發現問題。高校內部監督部門獨立性不夠,受限于學校領導和部門,認為公務接待都是領導參與的事,領導怎么說都是對的,不敢為領導把關;同時缺乏主動性,坐等線索上門,限于看紙質材料,事后監督。外部黨政監督部門的工作能力有限,對于事業單位性質的高校開展的公務接待工作,只能宣傳教育預防為主,懲治查處指導為輔。同時,高校并沒有形成公務接待費詳細及時地向公眾公開的制度,社會公眾不可能發現接待工作過程中的問題。
三、新時期高校公務接待工作改進對策
(一)轉變思想,按章辦事。高校領導干部和行政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黨中央規范公務接待的決心和必要性,提升政治覺悟,摒棄傳統等級觀念和官本位思想,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公務接待工作的具體實施細則,減少灰色操作空間,讓領導干部和行政人員有章可循,規范應對實際公務接待過程中遇到的不規范問題,做到有禮有節,守住紀律底線。
(二)加強學習,突出特色。新時期的高校公務接待工作對高校行政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行政人員應主動學習,熟悉掌握政策,豐富自身文化素養;另一方面,高校辦公室應引導行政人員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認識到接待能力是高校行政人員的(下轉第133頁)
(上接第100頁)基本能力要求,同時為行政人員提供不斷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進而打造一支懂政策、知禮節、善溝通的接待隊伍,更好地完成學校公務接待工作。高校接待工作的根本任務在于:通過廣泛深入地對外聯系,加強學校與外界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等方面交流,使學校的對外交往更加通暢、更加有效,從長遠意義上促進學校的發展。高校本身是教育文化單位,新時期的高校接待工作應在求真務實、輕車節儉中突出自身的特色。一方面,接待工作利用校園文化建設,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積淀在校園參觀路線中展現出來;另一方面,接待工作還應吸納積累到校專家學者給學校留下的特有印記,豐富學校文化建設內容。
(三)完善監督,防范未然。高校內部監督部門可以加強與校外黨政督查部門的聯系,提高自身監督業務能力,重視日常監督,隨時掌握公務接待活動開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監督層次和效力。同時,將事后檢查向事前審核、事中監控轉變,建立接待經費報銷審核專人制,由財務部門安排專人負責審核公務接待報銷憑證,對問題憑證予以事前警示;紀委、監審部門人員主動走訪或明察暗訪,直擊接待工作現場,對接待活動予以事中震懾。
高校自覺推行公務接待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公開公務接待信息,讓社會公眾及時了解公務接待內容,激發社會公眾的監督熱情,把公務接待規范工作真正交給人民群眾去評判。
【參考文獻】
[1]賈曉光.高校公務接待及其問題治理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5(14):41-42.
[2]付巖志,胡新晶,隋佳桐.高校接待工作再思考的三個維度:屬性、路徑、制度[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10):59-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