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亮宇 胡海青
[摘 ? ? ? ? ? 要] ?在信息技術改革與教育不斷融合的過程中, VR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教育教學。如何把VR 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進一步使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銜接更加合理、優化,是“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最有發展潛力的突破口。結合建構主義理論,探討VR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發揮的作用、地位和功能,以不斷創新、變化運動的科技視野看待大學英語教學,從而為VR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提供借鑒。
[關 ? ?鍵 ? 詞] ?VR技術;環境建構主義;微課;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3-0092-02
VR(虛擬現實)指的是通過某種計算機技術制作出一個模擬真實世界的環境,比如虛構一個場景,使用戶沉浸在虛擬的場景中,并進行各種交互體驗。VR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1963年VR已經萌芽。經過數年的發展,該理論早在1999-2000年已經趨于成熟。直到2016年,VR及伴生產品已經隨處可見,并在多個行業,如購物、旅游、房產等實現了廣泛應用。
2016年,權威機構高盛集團發布了《VR/AR:下一個通用計算平臺》的詳細報告,報告中指出VR在未來的教育領域存在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VR技術用于教學主要方法體現在:創造將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相結合,生成逼真的視、聽、觸覺一體化的虛擬環境使學生以一種比較真實和自然的方式與虛擬環境中的客體進行體驗和相互作用。學習者從中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不自覺沉浸其中,進而激發內在學習動力。VR結合大學英語課程的作用體現在VR課件的使用大大縮短了英語教學空間距離,增強了教學實感,塑造情景教學的維度,增強教學互動性,使得英語教學資料變得立體可視,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個性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因此,VR+英語教育的基本內涵包括學生可通過自然行為動作與虛擬環境發生交互,浸泡在各種英語學習場景中,并在虛擬的空間交流互動,以達到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的目的。
一、VR在教育領域發展背景
2015年,谷歌將VR帶進學校課堂,指導教師盡可能低成本運用VR教學;在美國、加州圣何塞的科格斯韋爾大學已經開辦VR專業,成為首次創辦VR行業人的高校;佐治亞州的Savannah藝術學校首先大規模使用VR技術;2016年 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承諾將專門開辟教育專區,投入1000萬美金發展VR教育內容。在我國,國家整體對VR都保持大力支持的態度,各地政府對新式教學探索和教育培訓投入巨大。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學院都已經建立了校園虛擬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VR技術的開發研究;2016年百度教育宣布將在2017年宣布在貧困山區建立虛擬現實教室;同年樂視教育與新東方合作開發VR教育內容。目前VR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培訓方面被廣泛看好。人們普遍認為VR可以在行業培訓教育方面解決難點,尤其對高職高專這樣著重行業技能培訓的高校而言,VR無疑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帶來徹底性的改變。
二、基于VR的大學英語教學支持性理論——建構主義學習 ?環境設計理論教學系統設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學習環境的設計研究成為當今教學設計領域的主流研究。其主要觀點強調學習者處于界定意義的主導地位,情境化的重要性,并為建構主義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程主要指學習者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在某種情境中依靠他人的幫助,通過相互協作,主動加工信息,構建自身內部學習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環境中的作用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意義建構,因此對教學中情境創設提出了較高要求,需為學習創造學習環境,提供充沛的資源,促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在這些環境設計建構主義理論觀點中,喬納森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設計思想最富代表性。喬納森提出學習的五種屬性:主動性、建構性、意圖性、真實性和合作性。其中真實性強調知識的意義建立于知識與真實世界的情境之間。給予有意義的真實情境或案例學習過程不僅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容易發生知識遷移。對英語學習者而言,語言的學習在真實,有用的情境中獲得,并比抽象背誦規則看起來更直觀,效果更明顯。VR所提供的虛擬真實場景沉浸式學習對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理論做出了有力的技術支撐。VR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能夠精確的模擬真實場景。(2)在虛擬場景中學到的知識點可以運用于真實場景。(3)互動效果強大。(4)場景有利于輔助枯燥的詞匯語用記憶。(5)可融入語言文化背景,增強身臨其境感。(6)可以同時培訓不同地域,不同基礎的學生。(7)適合大班教學。(8)極大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
以目前比較適合中國人學習的首款VR英語學習一體機為例,語易VR英語學習機以美國社會為采集對象,將美國人最常用的八大類別數百個社交場景的用語習慣,模擬到系統中,并邀請美國專業配音師配音,構建了一個高度真實的美國社交生活場景。
學習者佩戴設備后便可以選擇任一場景體驗,不僅可以觀摩場景人物間的交流對話,還可以扮演角色與場景人物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習變得真實有趣,激發了英語學習者的興趣,使得學習更加全面。顯然,通過VR設備,教師、學生、教材都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從而成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另外一種結構模式,即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模式。VR作為支撐知識建構的工具,充分體現了在“做中學”,為未來的智能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三、VR與大學英語教學融合模式探究
(一)VR+微課
相對于傳統的微課,以VR為技術依托的微課相對傳統的微課而言優勢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絕大部分的VR內容都是3D情景模式,配以3D動畫,強烈的代入感、真實感讓學習體驗者身臨其境,大大有利于解決普通微課平視效果導致學習者專注力不夠,容易走神的問題,這也是VR帶給情境教學的重大意義體現。其次,相對于傳統的微課,VR微課的交互作用更能有效地調動學習者興趣。比如,學生體驗VR課程包含知識點交互過程,從而激發學習者進一步探索的行為,可以輔助解決學習深度的問題。具體做法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VR內容放在課前或課中體驗,比如在講解類似英美文化概況的英文課中,通過VR觀看國外生活場景的內容,感受當地的民俗習慣。雖然沒有出國卻能通過VR展示的全景視頻得到深切體會,為課堂教學做好文化背景鋪墊。
(二)VR+翻轉課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在線課堂的興起,傳統課堂備受挑戰,翻轉課堂走進人們的視線。顧名思義,將學生課堂學習聽課、做筆記的行為放到課后,同時把課后做練習、討論、答疑的環節放到課堂上,通過教師指導、答疑、互動、顛覆了傳統課堂的順序。VR課程也做到課程翻轉,學生需要在課后根據教師的安排,提前進行VR課程學習,然后利用更多時間在課堂與教師面對面交流。雖然目前市場上有針對性的大學英語VR教學內容并不多,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在不久的將來VR英語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課程可供參考選擇。
(三)VR+BYOD教學模式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攜帶自己的設備學習,這些設備包括個人手機、電腦、平板等(最主要指手機或平板這樣的移動智能終端設備)。BYOD教學模式是新興的一個概念,主要特點:學生可以帶著自己的設備隨時隨地學習;教師設備里數據和學生自己的設備數據互不干擾。一方面,VR可以是電子書的一部分,可以將VR英語內容放入VR一體機中,比如,VR眼鏡盒子,可以將手機插入對應的盒子,教師可以非常容易的讓學生使用VR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另一方面,學生可通過手機或iPad直接進入教師的網絡云端系統,觀看教師預先準備好的VR課程。英語教師可以抽出一部分時間,跟學生一起體驗VR英語學習,不再是單純地講解語法、詞匯,而是跟學生一起去“碰觸”知識。
VR與教育結合的構想和實現,國內已經有不少企業和相關機構正在研究和嘗試,VR的介入實現了過去很多很難做到的事情。但是目前VR技術涉及教育領域才剛剛顯現,還缺乏足夠的經驗,VR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僅限于高校的研究和探索教學,對普通的大學、中小學而言尚處于摸索的初級階段。此外還存在VR英語教學課程內容不足;VR設備昂貴,普及困難;教師對VR內容缺乏了解;英語教師自身信息化素養有待提高等。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英語教師通過體驗VR課程,參與到未來的VR課程設計和制作中,為VR教學提供更多的數據、素材和示范。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當VR成為一種常態學習的時候,VR課程的制作成本也會大大降低,人手一個VR完全可以成為現實。總體說來,VR+英語教育的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喬納森.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一個建構主義者的視角(第二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戴維·H·喬納森,蘇珊·M·蘭德.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第二版)[M].徐世猛,李潔,周小勇,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劉海奮.建構主義英語教學研究的現狀及拓展維度: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8).
[5]李光梅.建構主義理論在多媒體綜合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3).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