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
[摘 ? ? ? ? ? 要] ?素質教育是我國一直在倡導的教育理念,它倡導不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而要綜合衡量學生的道德素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培養的是全面型人才。高師院校培養的是一線教育人才,更要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新型的教師隊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是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是音樂專業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基礎,教師要基于學生學情和當下社會對音樂教師的要求,來建構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體系,夯實學生的基礎音樂基礎,以便后期更好地開展專業音樂教學活動。
[關 ? ?鍵 ? 詞] ?高師院校;音樂專業;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構建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3-0162-02
高師音樂專業培養的是日后的音樂教師,如果把音樂專業比做一座金字塔的話,那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就是金字塔的基石,這門課程的牢固程度直接影響著音樂專業教學這座金字塔的美觀與堅固程度。教師要基于素質教育背景和新課改的視角下,對現行的樂理與視唱練耳專業課程進行構建,在課程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凸顯教授樂理和視唱練耳的特點和重點,避免傳統的照本宣科,要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轉變授課方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能獨立進行樂理講解,能掌握視唱練耳的精髓。本論文深入剖析了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構建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策略。
一、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現狀
(一)樂理講授和視唱練耳內容存在脫節
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前身是由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這兩門課程合并而來。很多高師院校的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教學理念有待更新,沒有把基本樂理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視唱練耳結合起來,二者的教學仍然存在脫節,很容易造成學生對基礎知識模糊不清,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難以準確把握節奏、音調等基礎音素,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二)課時壓縮嚴重
原有的兩門課程壓縮為一門課程,課程內容沒有減少,但是課時卻明顯壓縮。筆者查閱了相關的數據,發現樂理與視唱練耳每學期課時一般在60個課時,教師的教學壓力很大。課時減少以后教師的教學任務加重,很多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對一些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在講解音樂基本樂理時講解得不夠深入,導致學生的樂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在視唱練耳練習時問題頻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材章節過渡不太合理
由于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教材是由兩門課程壓縮而來,受篇幅、課時、教學目標等的影響,在樂理和試唱過渡上不太合理,前后連貫性有待提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意識到建構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的連貫性,在一些章節的講解中忽視挖掘二者之間的聯系,學生在課堂上聽得似懂非懂,學習效率受到影響。
(四)大班授課影響了教學效率
很多高師院校音樂專業普遍存在大班授課的情況,但是視唱練耳環節需要教師進行一一輔導,大班授課人數多教師很難兼顧到每一個學生。視唱練耳課上很多時候學生只能粗略地進行模仿,教師很難對每一個學生的音調和音準進行糾正,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升。
(五)教學方式不符合我國實際
我國高師院校培養的主要是教學領域的人才,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但是目前大多數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樂理與視唱練耳專業采用的還是國外的教學方式,不符合我國師范類院校的教學目標。如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中的大小調式這一章節,采用的是以視唱為主的訓練方式,忽略了對固定音程、中國調式等基礎樂理的講解,學生缺乏理論知識作支撐,這對師范類學生來說是不科學的。師范類學生要做到追本溯源,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一個音樂教師的基本素養。
二、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構建意義
(一)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率
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兩門課程本身有很多教學內容重疊,合并為樂理與視唱練耳一門課程以后,避免了教學資源的浪費。素質教育視域下的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專業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整合,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凸顯出課程的教學重難點,構建符合現代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符合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課程體系,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才。
(二)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基本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訓練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構建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體系,可以用視唱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枯燥樂理知識的了解;在視唱練耳訓練時,可以結合樂理知識對一段音樂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幫助學生把握每一段音樂中的音準、音調、節奏等來進行視唱練耳訓練,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很大提升。構建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體系,可以幫助教師把樂理和視唱兩門課程結合起來,加深教師對知識的了解,讓教師不再只教授單一課程,提升教師的執教水平,培養全面型的優秀音樂教師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構建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學的重點,專注訓練的重點,有目的地進行樂理學習和視唱練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教師在講解和弦這一章節時,可以在樂理知識的講解中凸顯和弦的幾個主要分類,原位和轉位音程的變化,教師可以用鋼琴進行視唱練耳訓練,帶領學生進行大小三和弦的視唱練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三、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構建途徑
(一)尋找二者契合點,精準定位教學目標
教師想要構建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聯系,首先要對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進行深度解讀,尋找二者的契合點,精準定位教學目標。教師要圍繞契合點來制定教學目標,如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敏銳的聽力、識譜和唱譜的能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音樂樂理對樂譜和音樂進行分析,如在視唱練耳訓練中,也通常需要學生準確把握節拍、音準、節奏,讓學生拿到樂譜就可以獨立書品,準確演唱。教師可以結合樂理知識中這三個基本元素進行講解,學生視唱的準確度更高,對枯燥的樂理知識的了解也會更深入。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長調式的講解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教師在講解調式的復雜變化時,可以結合對應的視唱練習,讓學生自主進行彈奏,讓學生在親身演奏中體會調式的千變萬化。教師要始終把樂理講解和視唱練耳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增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完善課程體系
目前,很多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任教教師并不是科班出身,很多都是編曲、器樂演奏、民族演唱等其他專業的,對這門課程的教授專業度不夠。學校應該組織音樂專業的所有教師開展教學交流,交流對樂理教學和視唱練耳教學的心得。如之前任教基礎樂理的教師可以傳授樂理講解的一些教學經驗;講授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師可以講授視唱練耳教學的經驗;樂器演奏的教師可以講授一些結合樂器演奏,講解樂理和視唱練習的技巧,實現本專業的資源優勢互補,實現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結合集體的智慧,制定教學方案。如學校可以選擇一個班作為試點,讓教師輪流講課,看那一種教學方法的課堂教學效果最好,學生的互動最積極。教師隊伍要時刻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虛心向其他教師求教,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三)轉變教學理念,開展綜合性教學
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依托于音樂學而存在的,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開展綜合性教學,把教學涉及的音樂知識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認為這門課程還蘊含了和聲、舞蹈、民族曲調、樂器演奏等知識,教師可以結合這些音樂表現形式來進行授課,如在視唱練習中引導學生進行和聲練習,根據學生的音色劃分各個聲部,讓學生在多聲部的和音訓練中體會調式、和弦的變化;還可以開展教師隨機哼唱一段旋律,學生運用樂器演奏出這一段旋律,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彈一段音樂,讓學生把音樂轉化為樂譜,考驗學生的聽力及對音樂的敏感度,還提升了學生寫樂譜、識樂譜的能力。一位好的音樂教師,不僅僅是會唱歌,還要把音樂準確傳到學生的內心,讓學生能夠會唱歌、懂音樂,讓學生用音樂美化生活,把音樂融入學生的血液之中。
(四)豐富教學內容,讓音樂深入人心
音樂的世界是廣闊無垠的,教師不能把音樂教學僅僅局限于課本,而是應該豐富教學內容,讓音樂深入人心,讓樂理與視唱練耳奏響學生內心的樂章。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加入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讓學生對流行歌曲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利用樂理對歌曲進行分析,打消學生對樂理教學的厭倦感,活躍課堂氣氛。目前樂理與視唱練耳課堂主要是運用鋼琴做伴奏,對視唱練耳練習來說略顯單調,不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聽力,學生對各種樂器的聲音和特色也缺乏足夠的了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來豐富教學內容。如教師可以播放音樂片段,讓學生準確說出音樂中運用了哪幾種樂器,主要是運用了哪一個調式、音程的變化等,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又可以豐富學生對不同樂器音色的認識。
(五)開展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樂理是音樂學習的基礎,視唱練耳則是實踐樂理的途徑,教師可以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樂理與視唱練耳這門課程的奧秘。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內的音樂會,學生自愿結組,選擇最擅長的歌曲進行展示,展示調式的變化、運用到升號調和降號調,展現和聲的魅力。高師院校音樂專業主要面向的是學前音樂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前音樂教育的特色,如可以讓學生體驗幼兒音樂教師的角色,讓學生扮演幼兒教師,體驗幼兒音樂課應該如何授課,音樂專業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不僅自己懂音樂,還要會傳播和講授音樂知識。這和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教師要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把所學的音樂知識付諸實踐,提升學生執教能力,培養出音樂知識扎實、會上音樂課的優質學前音樂教育人才。
四、結語
總之,素質教育背景下,高師院校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構建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教師要尋找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契合點,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增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完善課程體系,轉變教學理念,開展綜合性教學,豐富教學內容,讓音樂深入人心,開展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蒲苗.論視唱練耳課程對音樂專業學習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5(14).
[2]王木子.高師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新思路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7.
[3]殷志華.課堂與實踐相結合:談我的《視唱練耳》教學改革思路[J].音樂生活,2017(2).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