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語文教育教學中,對于課后的鞏固和復習一直沒有受到特別的關注和應有的重視,導致中職語文教學效果不佳。本文針對中職語文教學中課后作業布置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找出原因并提出一些解決辦法,希望廣大中職語文教師能夠更加重視中職語文的教學,合理有效地布置作業。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有效;課后作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在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中職語文教育要求使我國技能型人才能夠得到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要求把學生培養成終身可持續性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了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參與的學習意識,使中職語文教學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廣大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再三斟酌,合理有效地布置課后作業,以期達到復習、鞏固、提升素養、開闊學生思維及視野的教學目的,使語文課后作業不再成為無效的作業任務,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
一、中職語文在教學中布置作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布置作業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隨意性。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業布置并沒有一個很確切的標準,也沒有一個合理統籌規劃,基本上是中職教師各自為政,自行布置給學生。布置后的作業也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基本上是教師按照各自的理解給學生解釋,大多情況下甚至得不到教師對作業的評價和反饋。
其次是盲目性。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從小接受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內容與中職教育的內容二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教學體系完全不同,對于需要接受的知識類型也大不相同。但現實的中職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模式基本還是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致使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接受的還是和普通應試教學相同的教育。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沒有體現中職教育的特點,存在著盲目性。
再就是布置作業的單一性。教師單純認為中職學生的文化課不及專業課重要。學生的語文課只要會背、會寫、能理解學習的內容就可以了。于是就簡單地把課文后設置的思考與練習布置給學生作為作業,過于簡單的作業形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布置作業出現問題的原因
第一,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內容的安排普遍存在重視技能課輕視文化課的傾向,導致中職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程的偏差理解,因此更不重視語文課后的作業問題,也不可能意識到合理設計并布置課后作業的重要性,因而就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考慮如何更好布置學生的作業了。
第二,誤解布置作業的性質,認為布置語文課后作業的目的是規范和完善語文教學體系,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也就不會考慮布置的作業是不是學生需要的,不考慮這樣布置作業的方式是不是科學、有效。
第三,中職學生自我認知的錯誤,認為既然是職業學校,學好職業技能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還像以前一樣學習語文知識,甚至認為語文學習對自己的今后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課堂上不十分重視語文課程的學習,課下更不會鞏固與復習,至于課后布置的作業就更不會重視了。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有效布置作業的原則
(一)人性化原則
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要以學生為主,關注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心理解學生,將語文課后作業當作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比如,在教學《一剪梅》這首詞時,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詩和音律的區別,提高對詩詞的審美情趣,培養詩詞鑒賞力,加深學生對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課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精彩詞句的鑒賞,寫出賞析性的短文與同學們進行交流,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個性化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個性發展的需求。如在教讀《職業》時,品味泰戈爾的散文特點,理解他對職業的認識。課后引導學生把曾經和現在的職業理想做一個對比,結合個人的職業觀點進行調查,寫一份職業調查報告,使學生提前自我進行職業培訓。
(三)實踐性原則
語文是一門多功能的基礎性學科,同樣具有實踐性。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很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全面的素質得到發展,應有效布置與課堂相關的現實性極強的課外閱讀。比如讓學生課下閱讀《社會沒有義務等待你成長和成熟》一文,在了解和探究文章內容后,讓學生以作者的身份寫一篇演講稿,組織學生進行演講,為走進職場奠定基礎。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布置作業
(一)重視中職作業問題
重視中職生作業問題。不再單純地依靠教材布置作業,不再隨意布置,而是通過語文教學理念的更新,注重語文教學質 量。將課后作業作為語文教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梢耘e辦一些與語文教學相關的書法活動、創辦班級刊物,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投稿;可以創辦班級詩歌朗誦社團,等等。鼓勵學生自我創新,增加學生表現力的機會。
(二)完善并改變教學方式
與普通中學語文教學不同,中職語文教育所面對的學生以及語文教學教育體系中的角色、目標、內容甚至標準都有著較大的不同,因此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標準也需要改變,進行多元化設置,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學《雷雨》一文,除了讓學生掌握有關戲劇的基礎知識外,應著重讓學生掌握劇本的臺詞誦讀技巧、話劇的表演技巧,甚至嘗試讓學生排演成話劇表演,以課本內容為藍本,通過表演體會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內心情感變化。教師稍作建議,由學生自行推薦安排角色并自主進行排練和表演,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三)作業布置的開放性
作業的開放布置,主要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語文教師就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和學生個體性的差異,設計并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課后作業,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繪畫活動,加深對課文內容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在教學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之后,讓學生課后展開攝影大展,培養提升學生融情自然的審美能力,等等。
四、結語
在就業形勢愈加激烈的今天,學生將會提前進入社會。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應該用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有效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要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合理有效布置課后作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曉鵬.中職語文有效性布置課后作業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
[2]郭曉鋒.以教學方法多元化解決中職語文課的學生厭學問題[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4).
[3]陸紅梅.現代職教背景下中職語文“開架式”作業初探[J].職業技術,2014(9).
作者簡介:程書菊,女,1972年生,河南省潢川縣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文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