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要】學習的過程即是對話的過程,教學就是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之間以語詞為中介進行的語言性溝通或語言性活動的具體表現,其實質就是一種平等的“對話”。而語文是一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加強語文對話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于對話理論開展形式多樣的微作文訓練,促進學生與世界對話,提高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對話理論;微作文;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對話與教育的關系,教育心理學認為教育過程的實質就是交往。鐘啟泉從溝通、合作與語言活動兩方面做了分析,認為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人類的溝通與合作是以語言為媒介的,教學就是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之間以語詞為中介進行的語言性溝通或語言性活動的具體表現,其實質就是一種平等的“對話”。而語文是一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加強語文對話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單項的、某種主題的篇幅短小的微作文訓練,在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方面,是現行作文教學的很好的補充。對話理論下的微作文訓練,在實施的時候具有以 ? 下優點:
一是對話的簡易性。微作文訓練可操作性強,適合各種層次的學生。初中生大作文訓練通常要求600字以上,一個學期的作文訓練次數也相對較少,通常大作文訓練是在作文課或考試完成,寫作的表達的訓練本來就少,加上在特定情景下學生往往會比較緊張,思路也難以打開。而微作文篇幅短,寫作時間短,不局限于特定教學場景,既可以是書面作文,也可以是口頭作文;既可以是每天的常規微寫作,也可以是專項的學習對話活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可以發揮和表達的空間,學生寫作還原到“講話”的原點狀態,特別是語文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也能夠有更多“隨意”的表達的機會。以微作文訓練為契機,持續打開廣大學生寫作的意愿之門,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提高寫作能力。
二是對話的多元性。微作文訓練活動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具有實踐性,應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校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張孝純先生創立的“大語文教育”理念也主張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教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有機結合起來,讀寫聽說四個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基于多元對話的微作文訓練,引導學生既要關注學校課堂,更要關注社會、人生這個大課堂。多彩的微作文訓練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形成,搭建多元、豐富的平臺讓學生出彩,因此也較好地實現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在教學實施中開展的活動角度多元。例如,學生可以與文本對話,與圖片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與網絡對話,與實踐對話,與自己對話,與事物對話,與社會對話等。
充分調動生活資源后,可以開發各種生動有趣的微作文寫作活動。例如,介紹自己,老照片的故事,為電影寫評論,為精彩照片寫短論,為圖片配詩,我寫廣告語,我欣賞的名人,故鄉美食,我愛看電影,我來說時事,介紹一本新書,故事會,等等。
對話活動的多元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體現,也是學生多元智能的體現。這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廣泛關注社會,開發好學習資源,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才能,充分搭建平臺。
三是對話的靈活性。難易程度靈活調整。微作文訓練在活動內容和形式上的多元性也決定了它的靈活性,上文已有論述,這里不再贅述。這里主要談談以書面微作文訓練的寫作要求設計時的靈活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半命題,可以話題,可以材料小作文,可以時事短評等等,出題方式也非常靈活。例如:
1.給中心詞命題類。如請以“冷漠”為話題寫一段話。這些中心詞選擇性很大,寫作落腳點集中,寫作難度不高,又如溫暖、渴望、童年、孤獨、閱讀等都可作為中心詞,甚至為了讓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詞語作為寫作的命題內容也是很好的選擇。
2.給素材寫評論類。素材選擇也是非常靈活的,可以是哲理小故事,或現實生活中事件。例如《哈佛家訓》《伊索寓言》這一類書籍,就有許多充滿哲理的故事,可以提供給學生寫評論。學生在與故事對話的同時,也能很好地促進對生命哲學的思考,提高生命的境界。如現實生活中的兩難事件,讓學生議論,學生在對話中不斷提高思維的思辨能力。
3.微寫作中的跨界。進一步加大微作文寫作的難度,難度表現在要求學生表達規定的命題內容外,還有額外的要求,甚至可能附加其他學科的一些特性。這是學生一次有趣的腦力風暴。如下面命題:
請以“友情”為命題寫一段話。用上一句古詩。
請以“旅程”為命題寫一段話。要用上一個名人。
請以“孤獨”為命題寫一段話。要用上一篇名著。
請以“記憶”為命題寫一段話。要用上一個地理概念。
請以“個性”為命題寫一段話。要用上一個數學概念。
請以“寬恕”為命題寫一段話。要用上一段歷史。
請以“陽光”為命題寫一段話。寫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
……
學生作品示例:
《旅程》+一個名人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永不停息,沒有什么能夠成為永恒,一個朝代也不過是一個細節,是一段旅程。但旅程總要有一個記錄者,如同李白于盛唐,在他的筆下復活了多少或顯耀或頹敗的記憶,他是這段旅程的記錄者,他活在這段旅程中,這段旅程也活在他的筆下。
《個性》+數學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如同幾何中的圓形、三角形或矩形,有的人圓滑隨和,有的人特立獨行,有的人沉穩持重,這些都是個性中的不同。但受人歡迎的個性總有相似之處,真誠善良必不可少,縱然是棱角分明的三角形也不能拿著個性去傷害他人,張揚的個性還得有自知之明。
書面微作文訓練的寫作因具有片段式、靈活化、簡易化的特點,既可以是大作文的縮影,也可以是大作文的片段。因此設計訓練形式時,既參照大作文的寫作形式,又允許有新的拓展。
總的說來,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微作文訓練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提高了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促進作文課堂生態發生轉變。學生為了表達對文本或事物的理解,可以有多種形式的對話形式,這些方式有的非常有趣,有的非常唯美,有的非常幽默,學生學習從被動漸漸走向主動。這些別開生面的作文訓練正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對話活動促進學生與自己相遇,與他人相遇,與世界相遇,從而建構一個新的自己。
參考文獻
[1]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8.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6]張國生.語文教學的一種突破——“大語文”教育的思想和模式[J].https://wenku.baidu.com/view/4a09ed781711cc7931b7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