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特別高。最近以來,我國對小學生的教學質量問題也在著重關注,其教學的模式也在不斷完善,而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為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應加強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基礎,有利于小學生更好地對文章進行解析,感受文章中語感的美妙。本文是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分析過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大量地練習朗讀,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小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記憶能力,以輕松的學習方式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滲透能力,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技巧,與此同時,也是提升寫作水平的有力武器。
一、目前小學生語文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力度高度重視,朗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多的小學語文老師在其自身的語文課堂中增強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但是,總體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依然有一部分老師忽視了閱讀能力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就現狀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大方向的問題。
第一,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時間短。在最近的幾年,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視,但是沒有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體系,沒有記入教育大綱,缺少硬性的規定,便導致了許多教師沒有進行小學生充足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幾乎都是讓學習自覺利用其課余時間自主、簡單地練習閱讀。小學生存在自制力較差的特點,所以學生的朗讀能力無法提高。并且更嚴重的是,很多教師并不能很好地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嚴重限制了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形成。
第二,朗讀的形式、內容單一。老師在教學時,應當“一視同仁”,給予朗讀能力應有的重視程度,同其他教學是一樣的。同時,在朗讀教育時,要充分尊重每個同學的獨立權利,做到每位同學都依次可以進行朗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朗讀的重要意義。然后,教師不能本末倒置,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朗讀能力只是其學習的輔助道具,教才是關鍵。在朗讀的內容上,大部分老師只是單一地將課本文章作為朗讀的題材內容,雖然這種方式能加快教學進度,但是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甚至會起到限制的作用。
第三,學科之間的朗讀評價不合理。很多時候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身往往由于因為朗讀意識的缺乏,導致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不能做到專業、準確,只是一帶而過,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能力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無法滿足朗讀教學的硬性需求。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朗讀的方式
如果想要使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取得明顯的成果,就必須增強師生對朗讀能力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是否能夠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夠做到將朗讀能力教學和其他教學內容處于平等的地位,給予同樣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接觸、感知到小學語文朗讀的魅力與重要性。在小學階段,每節課時長為45分鐘。在這45分鐘里,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時間,語文課程朗讀的時間應該安排在5至10分鐘,如此一來,朗讀時間得到充分的保證,學生才可以提高朗讀的能力。例如,在保證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完整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本中的內容,既可以增強學生對本次課堂學習內容的記憶,又能夠加深學生與朗讀之間的情感交流,一舉兩得。然后,在課堂中進行教學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優化教學的能力與方法,靈活運用朗讀方式、技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程中,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在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有選擇地朗讀,重新點燃小學生對朗讀方式的熱愛,調動其自身的積極性。
當然,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做到靈活應用,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親身示范演繹一些關于朗讀的方式技巧。又或者換位分析、角色扮演。通過這種方式來深切感受文章作者所想抒發的感情。另外,情境再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將課程中需要學生學習掌握的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去感受朗讀。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也是不能懈怠的。有效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朗讀能力學習的。其有效評價的意義在于,可以使同學們找到朗讀的自信,調動朗讀的積極性。老師所做出的有效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關于朗讀能力的不足,以便于及時改正。學生自身主動投入朗讀中,老師的正確、有效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師生間的情感,促進交流。
三、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教學技巧
(一)增強老師的朗讀技能
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不單單是學校一方的責任,而是家長、老師和學生三方的主體意識。對于教師而言,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給學生講述最基本的發音、語調常識,規范小學生的發音吐字情況,使學生能清晰準確地朗讀出文章內容。想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就必須親身示范,做好榜樣,以飽滿的熱情、充沛的情感來進行文章的朗讀。比如課文中的某一篇文章,老師不單單要注意文章的類型,還要注意學生對生僻字的理解。在小學階段來說,可能學生對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遠遠不夠,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點一點地向學生滲透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
(二)豐富形式,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多創新教學方式,如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形式來展開,這不只是語文課文朗讀方面。現在移動電子終端的廣泛應用,還可以利用某些學習APP,又或者是有朗讀功能的軟件,以配音模仿秀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既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調動課堂學習的氛圍,推動學習進程。在課外學習過程中,之前也有簡單提到過,家長也是朗讀能力提高的帶動者,在課余時間,應帶領、鼓勵學生多參加課余活動,例如朗讀的活動、演講比賽等等。就學校而言,多開展不同類型的朗讀活動,提供良好的平臺。這一類型的活動,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與朗讀意識。
四、總結
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長期的發展現狀仍然存在很大問題。所以,想要加強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就必須長期堅持且勢在必行,不容忽視。學校、老師、家長及學生自身都應基于高度的重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合理安排小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朗讀的積極性,使小學生在充滿朗讀技巧的前提下去參與、去發現更多、更豐富的朗讀活動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其書.談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旬,2017(9).
[2]陸靜怡.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小學語文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7(21).
[3]陳云飛.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5).
[4]百忠寧.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神州,2018(6).
[5]郁廣其.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
作者簡介:王南屏,女,1969年生,本科,銀川市西夏區農科院小學語文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