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生的學”是教學改革的目標導向,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基礎。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沉悶、枯燥等形態尤為突出,弱化了學生有效學習的生成。因此,以任務為載體,以探究為驅動,構建小學語文任務驅動式教學,更好地契合了小學語文學科的發展需求,也進一步夯實了教學改革的發展基礎。本文立足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從生活化任務教學、互動式任務教學、探究式任務教學三個方面,具體闡述了新課改下任務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任務驅動式教學;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深入貫徹落實教育改革目標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創新成為教與學有效融合、有效互動的重要著力點。小學語文在教學構建中,應在新的教學空間,搭建開放式環境,為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資源條件。任務驅動式教學以任務為載體,以任務為導向,通過任務的分析與實踐,實現知識的有效導入,以及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因此,任務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盤活了語文課堂,為教與學的有效推進,優化了教學環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前,以任務驅動式教學為載體,通過“教”的優化與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的有效生成,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課堂應以新的教學視域,著力于教與學兩個面,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生成,構建多元化語文課堂。
一、“任務+問題”:以問題為載體,構建互動式任務教學
問題的導入,是教學開展的重要載體,是促進教與學有效互動的重要因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的有效創設為依托,通過“任務+問題”的教學設計,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互動式任務教學。因此,在互動式任務教學中,一是要巧設“問題”因子,在問題任務的互動探究中,更好地實現學生有效學習,盤活課堂氛圍;二是任務應契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問題任務的空間,通過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推進教學有效開展;三是注重問題的導向性、任務的實踐探究 性,通過互動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問題”的導向性、任務的互動性,讓學生的“學”更加豐富多彩。
【案例】在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泉城》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將問題作為任務教學的載體,讓任務教學在問題的分析、解答中得到開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性。
問題1:濟南泉水聞名天下,課文是以怎樣的條理來描寫的,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想想為什么這樣分?
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之下,對文章及主線情感有所感受,進而為問題的進一步導出,主旨的升華做好鋪墊。
問題2:通過學習,大家感受到了泉水哪些特點?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它的特點?
讓學生通過思想情感的渲染、情感元素的串聯,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讓學生通過互動學習,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讓教師的“教”更加靈活多變。問題成為任務驅動式教學的載體,教師的“教”不再是牽引式的學,而是基于問題的引導,更好地實現知識的輸出與內化。
在開放式的教學空間,教師要善于設問,在問題的導向之下,讓任務驅動式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契合小學生活潑、好思考的個性特點,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不是被動學習的參與者,而是主動互動學習的主導者,能夠在問題的分析與解答中,更好地深入學習,轉變傳統僵化的學習形態,這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任務+生活”:以生活為元素,構建生活化任務教學
學習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任務教學更具活力,促進有效教學的生成。因此,在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構建中,通過“任務+生活”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拉近學生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學”更積極主動,從中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首先,生活元素的選擇尤為重要,這是構建生活化任務教學的關鍵。教師要立足教材內容,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在生活化任務情境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盤活僵化的課堂氛圍。其次,生活元素可以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窗口,通過生活化任務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樂趣,讓枯燥的任務因子,成為活躍學生課堂互動學習的重要載體。再次,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任務教學之中,讓任務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滿足小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發展需求,這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要求。
【案例】語文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猜字謎》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的教更多是引導學生在游戲化的生活元素中,更好地融入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在字謎設計中,“生活元素”下的任務教學情境,旨在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感受到語文的樂趣。如圖所示,是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PPT。通過PPT創設生活化任務教學情境,“告”“秋”等字謎的呈現,讓學生在互動探究中,對語文知識形成認知,并在互動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
猜字謎教學情境PPT
字謎源自于生活,旨在將生活元素融入任務教學之中,讓任務教學更加精彩。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中,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從中進一步增強對語文學科的情感,這是基于有效教學下,開放式語文教學的內在需求。
三、“任務+探究”,以探究為導向,構建探究式任務教學
以探促學,是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教學的重要形式,也是探究式任務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探究不足,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不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生成。為此,在探究式任務教學中,通過探究互動,將任務因子融入課堂知識教學之中,讓學生的“學”更加多元化,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一方面,語文課堂互動性不足,探究性教學空間的創設,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分析任務、解決任務問題,實現知識內化;另一方面,學生要在開放式的教學空間,完成“學習”與“實踐”,這就要求探究式任務教學,要注重互動元素的融入,并通過探究學習,更好地實現知識滲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小學語文要注重“探究性”教學空間的創設,滿足教學需求。
【案例】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燕子》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更加注重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探究性,通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的“學”更加深入,能夠更好地保障有效教學的生成。教師 設問:這么美的春天,如果沒有小燕子將會怎樣?將任務與情感設定在“燕子”這條主線上,通過情感探究,讓學生由表及里地分析文章,從中獲得文章主旨的知識學習。因此,課堂教學的構建,不應是粗放式知識導入,而更多是引導學生在互動探究中,如何抓住重難點知識,將知識更好地傳授于學生,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要求,也是在核心素養培養下小學語文如何優化教學環境的重要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教”,在于如何優化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提供有力保障。任務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轉變了傳統教學形態,為開放式多元化的課堂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資源。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實施,關鍵在于構建三個元素——探究、生活和問題,通過生活化任務教學、互動式任務教學、探究式任務教學,實現有效語文教學構建。
參考文獻
[1]吳愛萍.探究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2]李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華夏教師,2017(12).
[3]史倍倍.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任務設計案例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8.
[4]趙明明.微信群輔助小學語文學習新方式構建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5).
作者簡介:楊帆,1969年生,安徽舒城人,大專,小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