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新入職大學生剛剛走出校門、邁進企業、走向社會,正在經歷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文章對大學生職工如何走好社會實踐第一步指明了方向,探討了企業對新入職大學生職工管理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入職;大學生;人才管理;立志;實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了強化企業的技術力量、充實人才隊伍、增強發展后勁,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少企業都會本著“缺什么人才招什么專業,職工退休多少人補充多少人”的原則,招聘一些大學生就職,實現企業發展規模與人才招聘計劃的匹配,解決企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在企業和大學生雙向選擇落定后,大學生和企業需要雙向努力、相向而行,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共同目標:站得住、立得穩、走得實、行得遠,干得出色,活得精彩。
一、把握機遇、深入一線,邁好人生的關鍵一步
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是實踐的升華。新招收的青年學生,不論是以前學的是什么專業,應當先到生產一線實踐鍛煉。對一些家庭條件較好、從小沒有受過苦的獨生子女來講,可能會比較艱苦。生產一線的工作條件跟學生的預期,可能差距較大,但大家應當明白一個道理:感受一線才能增長閱歷,深入一線才能豐富經歷,融入一線才能提高能力。在一線工作,看似艱辛,卻是寶貴的財富、個人的優勢和重要的機遇。一個人進入職場工作,要成長進步,基層工作經歷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很多人就是因為關鍵時刻沒有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缺失了這關鍵一環的,失去了成長進步的良機,幾年后、十幾年后,和同學、朋友逐漸拉開了距離。所以青年學生必須從實踐中成長,從一線中鍛煉,這是人生有限而寶貴的機遇。廣大年輕人要善辨是非,走自己的路,處理好自己成長與社會矛盾的關系,自己營造自己的成長環境。人常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親身感悟,親身感悟不如名師指點。因此,大學生職工應當認識到:到一線工作,可以豐富一線的工作經歷,增強融入基層的能力,為今后在自己的專業工作增添豐富的閱歷。
二、加強學習、深入實踐,上好拓展能力的關鍵一課
古人云:腳下行路千里遠,腹中著書萬卷多。行路越遠,視野越是開闊;實踐越多,學問也就越多。人生的進步,離不開的是“學習”二字,能力想拓展離不開“實踐”二字。一個企業就是一所學校,你們要認識到從學校走向工廠就是從一所學校邁進了另一所學校。學校的學習經歷獲取知識是有限的,只教會了我們學習方法,要想實現人生價值,在人生賽場上跑在前面,不斷在實踐中汲取養分、勤學苦練、充實自己。青年學生走向社會一定要腳踏實地,做好理論聯系實踐、密切聯系一線職工的思想準備,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你們從學歷上講是大學生、研究生,在實踐能力上你們還是小學生、初中生。千萬不能眼高手低,理論上夸夸其談,干起來一知半解。拓展能力最好的訓練場在生產一線,最精湛的操作技術來自工人師傅的“傳幫帶”,提升技術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理論聯系實踐。為此新入職的大學生職工在工作中要虛心請教,不恥下問,通過實踐和鍛煉進行豐富和拓展。
三、勤勉敬業、奮發有為,確立好人生的第一個目標
經過40年改革發展,現在的中國,經濟比較繁榮、科技比較發達、人的價值觀趨向多元化,沉不住氣、耐不住寂寞、下不了苦功。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句話: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解放,最終離不開人的勤勉敬業、奮發有為。時代發展速度,再快也是人類智慧知識、勤勉敬業精神的產物,科技再發達也離不開人類的艱苦探索和不懈追求?!叭f丈高樓平地起,一程錦繡待帆張”,這個時代不缺夢想、不缺崗位、不缺文憑,缺的是兢兢業業的精神品質,缺的是奮發圖強的堅強毅力。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確立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很關鍵。第一個目標會給你一生奮斗帶來無窮的快樂和自信。信心往往來自于第一個目標的實現,第二個目標是在第一個目標的基礎上重新確定的。確定第一個目標要講求務實,不要好高騖遠。目標就是立志,靠的是勤勉敬業精神,奮發有為的毅力,關鍵在于堅持,大家要清楚這個道理。
四、全方位關懷新入職大學生職工的成長
一是要關心大學生的工作和生活。要本著“招進來、培養好、關注到”的原則,了解他們的心理、生活和工作訴求,及時跟蹤了解大學生在基層鍛煉的狀況,每半年定期召開一次大學生職工座談會,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情況,對于他們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要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解決。大學生職工入職所在單位要特別安排好青年學生到基層的工作,在嚴格要求、一視同仁的情況下,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普遍訴求,選好崗位師傅,做好“傳幫帶”工作,有意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尤其是安全技能和操作技術的培訓,讓他們盡快成長進步。
二是要暢通大學生成長的渠道。要打通年輕人進步的流程,有針對性的開展人才培養;要落實修訂后的《入職大學生津貼發放辦法》,引進的大學生,見習期間除工資和獎金以外,另給予一定金額的津貼,滿足他們的物質生活需要。組織人事部門要完善技術人才和管理干部的職稱職務評聘制度,技術人才的待遇原則上不能低于同級管理干部的待遇,技術職務(職稱)待遇和職務待遇要堅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使廣大技術工作者工作有干勁、學習有動力。
三是要給大學生職工全面關愛。企業的后勤部門對新入職大學生職工給予特殊的關照,以有限的條件提供優質的服務,讓大家感受到“家的溫暖”。各級工會、團委要關注青年同志8小時以外的生活,將文化體育設施利用起來,給青年同志創造一個“緊張工作,快樂生活”的條件。
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懷揣夢想,滿腹才華、志達天下。只要大學生職工謙虛謹慎,踏實肯干,企業積極給他們創造成才和發展平臺,新入職大學生企業發展大業的傳承者,推動企業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