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景昌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教育中要融入家庭教育內容,學校很有必要與學生家長相互聯系融合,學校要對家庭教育操作進行指導。真正的家校聯手,實現家校共育,培養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家校共育
長春市九臺區飲馬河中心學校于2017年開始重新梳理學校文化,確立了“水文化”教育理念體系,開啟了培養具有水品質好學生的里程。其中“水陸并進,家校共育”板塊為學校教育管理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社區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凈化社會風氣。而對未成年孩子的教育,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
九臺區飲馬河中心學校地處農村,屬長春市九臺區的近郊。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農村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仍然堪憂。由于地理位置、家長層次、社會關注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A.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完全不同;
B.農村家長對孩子學習發展的認識極不平衡;
C.農村家庭教育方法單一,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
D.農村的學生家長大部分文化素質較低,從而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農村家庭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我們有必要引導農村家庭更新教育觀念。指導家長樹立教育的榜樣,做到言傳身教,引領家長掌握教養子女的規律和方法,為農村家長提供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家庭教育讀物。
學校在指導農村家庭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我們學校積極做到與學生家庭聯系融合,采取以下辦法來進行家校共育。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
學校成立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挑選家庭教育理念先進、方法科學、思想進步的家長作為三級委員會的代表,既能把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反饋給學校,又能將學校的指導工作用于實踐,將成功的經驗擴散到其他家長的家庭教育中。
二、成立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的建立能夠給家長提供一定的學習與交流平臺,讓學生家長向有經驗的老師、班主任或者專業的家庭教育培訓師學習討教,在家庭教育中學以致用,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而且,學校也能獲得一手資料進行研究,開發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家校合作模式。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聘請一些心理學專家和當地知名德育人士,對家長進行專題講座,解惑答疑,現場輔導等實際性的操作。
三、選聘家長志愿者
學校每個班級選聘兩名綜合素質高的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工作和生活中來,家長幫助班主任老師來管理班級,參與作業批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他們在操作過程中了解學校管理、教師上課、學生表現等,透明的辦學讓家長更加理解和信服。
四、豐富家校合作形式與內容
家校合作的形式不能僅僅采用家長會或者家訪這樣單一的形式,要豐富家校合作的形式。如開展家長開放日、母親節感恩、呼喚父愛、親子運動會、愛要大聲說出來、最牛的爸爸媽媽等活動,讓家長真正與學校共融,了解自己的孩子最真實的一面。并通過與老師的交流與溝通,總結孩子的個性發展特征,分析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改善并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與技巧。
2018年6月學校圍繞“如何培養教育好孩子”為主題召開了六、七、八年級親子培訓會。周校長和陸校長分別給家長做教育輔導。培養學生懂得感恩,讓家長了解如何教育學生,家長很是認可,大大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
五、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
隨著網絡媒體走進千家萬戶,如今農村家長的文化生活不再貧瘠,他們也擅長使用QQ、微信、快手、抖音等網絡媒體交流工具。我們學校就充分利用好這些網絡媒體交流工具向家長推送了一些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與經驗、符合本校發展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家長在工作之余能時刻學習到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2018年,學校采取現代信息媒體技術——微信語音傳播的方式讓學生對外進行讀書分享活動。學校借助北京問到教育的網絡信息平臺,共計進行了五期繽紛閱讀網絡語音直播,面向全國各地的讀書分享活動。這項活動學校共有20位教師、60名學生和30位家長參與其中,活動的開展增加了學生們的閱讀量,培養了他們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帶動了相當一批孩子讀書的熱情,家長們積極配合并給予好評。
2018年初學校設立了“水文化”微信公眾號,學生家長全部關注。學校把學生在校的各種活動隨時上傳,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動態,贏得了家長的支持和贊譽。
經過兩年多的家校共育實踐,學校獲得了域內家長的大力支持,學校的名望也在不斷地提升。有了家長的理解和信任,學校的教育溫度也越來越高。家校共育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學校也有信心和家長共同來教育好孩子,培養出更多具備“上善若水,厚德如山”的水品質少年。
參考文獻
[1]孫君麗.家園共育的實踐與探索[J].當代幼教,2011,(10).
[2]郭文英.架起家園共育的彩虹橋(園本課程理論與實踐探索叢書)[M].北京:北京師范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