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彬
【摘要】豐富多彩的學生生活,需要孩子們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由觀察生活到融入生活而后再現生活,引導學生善于捕捉材料并結合課外閱讀慢慢積累素材,流露真情,方可厚積薄發、有所創新。
【關鍵詞】興趣;學生感受;體驗;文本;實踐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文章必須從生活里產生出來,生活材料充實了才能有好文章。
經過多年的作文教學,我們發現如果讓學生寫身邊真人真事,學生的感受深,表達真情實感,寫得內容就具體、生動、有趣。
一、抓住突發事件,激發寫作興趣
如有一天下午,突然間,晴轉陰,天氣像一個淘氣的小孩,上演川劇變臉,樹葉被大風刮到了地面上,頃刻間,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校園沐浴在雨水中,遠處的景物若隱若現。我引導學生用各種感官去進行觀察、體驗。學生們先站在教室內觀察,然后再走出教室,伸出小手感受雨勢的變化。上課了,學生們仍興奮不已,手舞足蹈,滔滔不絕,爭先恐后地述說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感到的、所想到的。無拘無束,津津有味,頭頭是道的說話訓練,無形中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而后我就讓同學們把剛才所說的話整理后并寫下來,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在不知不覺中誕生了。
二、抓住學生感受,引導學生表達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表現欲望很強,心里藏不住話,很愿意與大家分享。走進學生之中,你會聽到他們的悄悄話,有難過的,有苦惱的,有高興的……這時,我們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從說到寫,真情流露,與學生談老師,談同學,談讀書……于是一個題目在腦海里產生了:老師,我想對你說……(可以是傷心、煩惱、快樂……)。讓學生根據自己心里的感受選擇一件事來寫,要激勵學生,要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知心姐姐,要實話實說,想些啥就寫啥,即使是指出老師的缺點也可以寫。“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異常激動,都想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出來。當我批改作文時,發現一個學生寫道:“老師,您知道嗎?這兩天我沒來,是因為我去配眼鏡了,膽小的我,不敢向您說我近視的事,怕同學說我四眼田雞……”多好的孩子!有時上課,瞇著眼睛,在課上,我還批評他怎么老是扮鬼臉呢。有的寫道:“老師,您知道嗎?我都有點不敢來上學了,班上的同學經常喊我的外號‘肥婆,我是胖了些,但是這是我的錯嗎?對于好多東西,我都忌口了。同學們這樣說我,多丟人啊!”呀!沒想到我們班的調皮生喜歡給人起外號,我還蒙在鼓里呢。同學們一篇篇感人肺腑之言,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讓我在管理班級上更好地與他們溝通。同時,學生在這種和諧愉快的學習中開始對作文產生濃濃的興趣。
三、體驗文本,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的課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質兼美,是學生寫作的范例,很多寫作方法都值得借鑒、模仿。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地考慮如何借鑒課文的寫法,指導習作,在授課時,點撥要適度,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發現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以此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如學生不知如何去寫好一個人,在教《我最好的老師》這課前,我故意請學生猜一猜作者會怎么寫的。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起來,但大多數是根據自己平時的寫作經驗談看法。接著,我請學生打開書本,瀏覽課文,把自己的猜測與作者的寫法相比較,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在學習中發現了本文是一事一議、欲揚先抑的寫法。這樣,很快地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興趣倍增,而后,迅速地將興趣轉向練筆,牛刀小試: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課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收集寫作素材,作文的思路廣,選材寬泛,結構易把握,大多都能現場限時輕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明顯地提高作文質量。
四、創設實踐氛圍,體驗生活寫作樂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教師應該創設良好的情境生活,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入社會,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觀察實地、體驗生活,融入生活,才有新穎的素材、才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言可議。例如《山中訪友》一文,鼓勵全班同學到校園中、田野里尋找大自然萬物的足跡,來到菜地、稻田、果園里,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聊一聊,認識自然界是如此秀美,他們就是我們的故友。市場上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多么來之不易呀!這次作文,果然出現了大量的佳作。
當然,我們還可以拓展空間。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欣賞美麗大自然的風光;參加社會實踐調查活動等,學生人手一本筆記本,隨時隨地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寫成日記、周記讓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寫真實感受的作文。還可以利用班級板報,開辟“新發現”“小論壇”等欄目,為學生提供能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積累豐富的習作資源,推薦學生的作文投稿于《讀寫》《快樂語文》等刊物上。學生的視野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自然而然對生活的感悟也越深,寫起文章來也得心應手。
五、體驗成功,激發寫作興趣
教師做好了導與改,卻常常忽略了鑒賞和評講這兩個核心的教學環節。巧妙的評講作文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改變對學生作文只是簡單地打打分數、評評等級的做法,要利用并優化巧評這一環節,促使學生二次寫作。教師應是評講作文的組織者,把舞臺還給學生,不能唱獨角戲,師生要各抒己見,對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教師應有賞識的眼光,以以小見大的方式加以肯定。小到他們作文中某個字詞、句、段,大到通篇。如孩子在遣詞造句、文章脈絡等方面有新意、有創意、有巧妙的地方,教師應充分予以表揚及肯定,從而實現孩子的寫作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如我在教老舍先生《北京的春節》時,請孩子們仿寫其中的片段。我故意拿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請該學生上臺讀文,講講自己的文章精彩與不足之處。其他同學們來當評委,點評此文。有的同學從寫法上點評,有的同學從文章過渡自然上分析,有的從語言優美描寫細膩上分析,也有的則從謀篇布局上發表看法,課堂氣氛極其活躍。此時,我再拋出寫作存在共性的問題,師生共同總結寫作素材必須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抒發真情才能再現生活。而其他一些優秀的習作,與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有異曲同工之效,如尤同學把家人如何過大年三十進行細膩刻畫,精妙的文筆把家鄉過春節的習俗躍然紙上;李同學則結合福州當地人過元宵賞花燈的特色,把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張燈結彩,濃濃的節日氛圍,美好的畫面展現于讀者眼前。雖然是仿寫,但細細去品味,這兩位同學比老舍先生略勝一籌,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激勵孩子們:“老師很期待有更多的作品能超越我們的大作家,咱們班出現更多的小作家”。如此巧妙地點評,學生成功的欲望得到滿足,積極性提高了,激發了寫作的興趣,樹立了寫作的信心,教師有了發展和殷切期待的眼光,寫作領域必定會迎來滿園春色。
我相信,教師因勢利導,盡量從學生易于切入的一些人、事、景、物來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觀察、交流、思考,一篇篇佳作將如源源不斷的泉水從筆尖流淌出。
參考文獻
[1]陳霞.真情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
[2]劉本富.如何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1).
[3]邱海燕.真情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