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摘 要: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其核心在于借助特定項目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在項目的學習及探究過程中達成課程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是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感,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因此,本文嘗試在中職學校經濟法基礎教學中引入這一教學方法,并結合最新的個稅調整探索項目講述如何在經濟法基礎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以期為眾多中職學校經濟法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學校 經濟法教學 項目教學法 應用實踐
在中職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中,經濟法作為最基礎的課程,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讓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特別是財務會計專業通曉基本的經濟管理法律規章制度,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近些年來,職業教育越來越多重視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并提出了“教中做、做中學”的教學要求,筆者也在教學方式變革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探索,引入情境教學模擬工作場景,運用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但總體而言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沒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所以,筆者嘗試在經濟法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在項目的學習與合作探究實踐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法理內容及具體法律規章。
一、項目教學法概述
(一)項目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先生曾指出:教師并非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知識的獲得是一個多方面構建的過程,既需要營造情境也需要周圍人(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幫助,還需要特定主題的學習資料。項目教學正是源于皮亞杰先生的這一教育觀點,選擇合適的教學項目,要求學生按照具體任務分配、實施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效果評估、項目結果反思等步驟逐步完成項目,若項目進行過程中學生面臨某些問題時教師可協助指導,但問題解決的關鍵仍在于學生自己。
(二)項目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中的適用性
自2017年起,我國取消了部分的資格考試,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也在其中,這也就意味著會計專業畢業生若想從事會計工作需要考取初級會計師,經濟法作為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必考科目,部分中職學校在經濟法教學也會偏向于初級會計考試內容。具體而言,這種融合了項目教學的課堂教學方式的優勢體現在:一是項目教學目標多重具有指向性,即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工作。教師根據教案規劃的教學內容及其進度安排,將重點內容分成若干個小型項目,以項目為主線組織學生自學,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學生在完成各個項目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二是項目教學具有良好的可控性。項目教學的展開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教師為學生提供全程的方向指導,使得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實踐操作,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在后臺實時監控學生的項目進展程度,并根據學生反映出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任務難易度。三是項目教學與中職會計專業的“就業為導向,技能為本位”培養目標契合。有條件的中職學校可以嘗試與企業會計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等展開深度的合作或者聘請企業財務人員為經濟法外聘教師,利用獲取到的真實項目案例,給學生項目實踐機會,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崗位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工作技能要求。
二、項目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以個稅項目教學為例
(一)項目布置與準備
新版個稅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其引入了綜合所得、專項附加扣除等新概念,與此對應,經濟法教材中的個稅章節重新編寫。作為初級會計師考試中變革的一個知識點,同時也每個會計實務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礎性技能,新版個稅項目教學的具體準備工作如下:在教學的前一周,提前發布任務(內含新版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有關規定及說明),學生以組為單位通過教材自學和資料收集,交流討論并設計具體方案,將討論所得的對應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成果做成相應的演示文稿,選舉一個代表為課堂匯報交流做好準備。
(二)課堂項目教學過程
首先是情境導入過程。在課堂前幾分鐘內,學生觀看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通過熟悉的社保、公積金等員工福利,引出新版個稅標準下個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實踐項目。
其次是新課講解過程。此階段主要以學生為主,采用小組匯報及交流互動的方式展開,具體來說由以下環節組成:①項目成果展示(每個小組以PPT匯報形式分別展示各自對應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②學生思維碰撞(小組間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達成共識)。③教師總結升華(教師就學生展示中未能體現的重難點進行補充)。在上述理論與真實案例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關于李教授贍養老人費用該如何進行扣除,而教材內關于此種情況沒有任何解答。學生通過查詢網絡資源,找到該項扣除所應遵循的有關規定,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拓展專業技能。在完成以上環節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參看教材展示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標準、范圍和方法,并引導學生列表分析的個人所得稅的具體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筆者教學實踐及相關研究證明,項目教學法適用于實踐要求高、理論知識點集中的課程(比如經濟學課程),通過多媒體等形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革新,由教師唱“主角”向學生唱“主角”轉變,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的換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專業知識,促進學生經濟法學素養的養成,理實一體化,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之后便可以將其運用到項目實踐中,而且結合了小組合作形式的項目教學,強化了生生間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