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著重強調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物理所含的知識量比較大,難度比較高,所含的知識面比較廣,因此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也更高。對此,圍繞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抽象思維;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07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60
高中物理知識邏輯性很強,非常注重知識的推導過程以及知識的前后聯系,并且要求學生會綜合運用。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對事物認知水平的不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不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其學習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物理這門學科就是根據事物去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和一般規律,并且達到運用的目的。物理思維就是有意識的探究物理事物的內在規律,以及物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因為物理的學習對象是物理事物,因此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首先要對事物有初步的認識,然后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學習,把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根據思維材料,物理思維主要分為物理抽象思維、物理形象思維和物理直覺思維。
(一)強化形象思維,加強對事物直觀、形象的認識
物理的三種思維方式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高中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加強學生對事物直觀、形象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學生很難對抽象的事物有具體的認識,因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主要是對事物直接的接觸和認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抽象事物變得具體化,繁瑣的過程變的簡單化,從而幫助學生認知事物。例如,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時,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模擬實驗,幫助學生認識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規律;在講授物體的運動規律時,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物體不同的運動形式,強化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知識點的掌握。
(二)新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1.科學合理的設計課程結構
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師設計教學方案之前,首先要對教學大綱和教學教材有一定的研究,明白知識的重難點,從而明確教學目標。教師也要采用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實驗推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小船過河的問題時,小船不僅受自身的驅動力影響,同時還受水流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畫面,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2.強化教學內容因果關系
在事物的推理過程中,只有徹底明白前后的因果關系,才能對知識綜合的應用。因果關系貫穿著整個物理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對一些規律的原因感到困惑,不能透徹的理解因果關系,這也是學生不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原因。例如,在彈力的教學過程中,只有物體相互接觸,并且發生彈性形變,才有彈力的產生。因此學生在判斷兩個物體之間是否存在彈力時,可以首先看兩個物體是否接觸,然后判斷是否發生形變,如果兩者都滿足,那么物體之間存在著彈力。再如,在講解摩擦力時,產生摩擦力的必要條件是物體之間相互接觸、擠壓,接觸面粗糙,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這都是教學內容因果關系的體現,通過對教學內容因果關系的強化,可以加強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習題練習中培養抽象思維
通過習題練習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獨自去思考。高中物理的習題往往有多種解答方法,例如,在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時,不僅可以使用牛頓定律來求解,還可以使用能量的角度來解決這一問題。從能量的角度解決這一問題時比較簡便,只需要考慮物體運動的初末狀態,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處理;而使用牛頓定律就需要對物體運動的過程與狀態進行分析,主要考慮物體的運動過程。不同的解答方法,有不同的思維角度,通過學生日常的習題練習,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提高抽象的思維能力。
4.實驗課程培養抽象思維
實驗課程是高中物理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實驗課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把一些規律或者現象直觀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讓學生有目的地、正確地進行實驗。教師也可以設立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總結出客觀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目標。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強化教學內容因果關系、開展實驗課等方式來達到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目的,進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劍波.任務驅動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5(27).
[2]張峰.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比較”教學法[J].中學物理,2015(19).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孫亞慶(1967.4— ),男,甘肅臨洮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