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涌現了大量的企業。然而在企業實現目標過程中,必定有無處不在的風險。其中眾多風險中,內控風險是容易讓人忽視的。然而,通過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可以為企業運營提供合理保證。進而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職責分離;有效監督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128-01
一、引言
經歷了幾十年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內部控制做出了許多的工作,在內部控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企業仍然面臨著許多的問題而且不容樂觀。
二、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1.企業管理風格
企業文化缺乏內部控制風險意識,在企業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風險氛圍,導致整個組織缺乏內控風險。而控制氛圍是組織內部風險管理的重要因素,是高層人員重視內部管理的重要體現。由于高層缺乏內控風險意識,以至于對內控的認識不清晰,而且管理層往往凌駕于企業內控之上;或僅將其歸入財務部門的職責,內控工作流于表面,員工對內控的參與度不足,配合積極性不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沒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這對企業的日常管理和運營造成巨大的潛在風險。
2.缺乏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
公司法人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民營企業中常常出現投資者直接干涉管理經營,使得公司權責混亂,降低內部控制效果。在國有企業經過公司改制后,企業公司制僅僅停留在名稱和外殼的更換,企業內部組織架構任然存在問題。兩者的治理結構都主要表現在:公司股權結構過于單一,企業發展決策基本由大股東決定,沒有明確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等部門的職責,未體現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制衡,也造成了企業職權混亂。
3.職務分離制度不健全
職責分離是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部分企業沒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合理的劃分職責權限。尤其體現在中小企業中,由于公司規模和員工人數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職責分離,員工經常身兼數職,這也為內控風險埋下了重大的隱患。此外,一些大公司未能制定有效的內控制度,內控制度不合理,沒有有效的內控手段,未能兼顧平衡企業運營效率和內控效果。也未能明確工作流程和每個工作崗位的職責,該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正確做等。
4.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職位
內部控制機構監督的主要是由內部審計部門來實施,然而很多國內公司將其隸屬與財務部門,這讓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內部審計評估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內控狀況,使內控流于表面,從而導致潛在錯誤和舞弊情況發生,進而使企業進入惡性循環。在這之中,職務未分離和內部監督職位設計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此外,內部審計人員缺乏職位勝任能力,內部審計部門力量薄弱,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導致許多內部審計工作無法開展。最后,盡管有一些企業設立了內審部門,但制度不完善,使內部審計監督執行不盡如人意。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分析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企業應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從高層開始縮小管理者對風險的容量,加強管理層對于風險的態度及其承受風險的限度。優化公司宏觀內控環境,提高公司員工對內控風險的認識。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法律法規,使企業有章可循。加強對員工誠信和道德觀建設,并將其作為企業的價值觀和績效考評。從治理層和管理層率先示范,引導員工遵從公司規章制度,摒棄各種潛規則;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執行力,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態度和自覺的行為規范;建立激勵和反腐機制,提高內控違規代價,使腐敗成本遠大于收益,遵守規章員工晉升和獎勵。
2.建立安全生產預督機制
由于企業規模龐大,對內控難以全面兼顧,公司需要抓住重點和關鍵點進行控制,兼顧成本和效益的原則。在關鍵點的選擇上,考慮到業務流程中容易產生的漏洞環節。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根據業務、項目的重要程度進行風險預測、評估。并且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規避企業管理過程中風險。做到在項目開展前,進行風險評估,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做到加強監督。通過預防控制來預防不良后果的發生。通過職責分離,或雇傭有業務勝任能力并符合道德規范的員工進行預防。
3.職位的明確劃分
職責分離。內部控制中最有效的控制活動,將一些具有利益相關的重要的職責交由不同的人執行,以此來降低舞弊行為和潛在風險。一般來說,至少要有4個職責分離:授權、記錄、監管、定期核對。其實職責分離也未必就能一勞永逸的降低風險,員工可以通過合謀的方式瓦解職責分離的控制。
企業需要對4個職責分離進行目標管理和明細化工作。例如企業應當給于適當的授權。從高層開始,由上往下逐級授權,確保業務推進的真實性;在記錄方面,可采用一些措施去保證記錄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例如預編號碼可以作為文檔記錄的重要措施;保證核對的正確性可通過:強制休假、定期輪崗、轉崗或讓會計無關人員對賬。
4.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活動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它必須保持獨立和客觀。①避免內部審計與被審計部門存在著利益沖突。②不能在內審部門獲取審計證據時給予限制。③內部審計避免評價其往往負責的特定業務部門。④內審部門直接受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領導,獨立于其他部門。可以及時發現重大薄弱問題匯報給管理層。同時審計官至少每年一次向董事會報告內部審計活動的組織獨立性。通常包括:預算和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內部溝通和信息交流、內部審計部門政策與程序管理。
四、結語
企業不應該忽視內部控制,發現內部控制系統的薄弱和關鍵環節,防微杜漸,做好職責分離和監督,推進企業內控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