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如今的初中體育課程已經不再只是學生用來強身健體和健康成長的重要過程了,更多的已經成為促進中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力求中學生的身體、心理或是社會的適應能力都能順應社會平衡發展的重要里程。鑒于此,本文將針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為更好地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5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41
隨著現階段的課程改革以及全國各地新課堂的普遍實施,課程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不可避免的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系列的問題,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成為人們廣為關注的話題,那么如何確保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簡單分析一下。
所有的教學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知識,但學生學到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個前提就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點時候,是懷有興趣的心去學習的,如果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東西并沒有興趣,就算最后得到的成果達到了預期也不能被稱為是好的教學方法,成功的教學。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其本身就是一門可以豐富多彩的科目,初中階段的學生因為要面臨中考的壓力,以至于文化課極為繁忙,而體育課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暫時放下壓力,釋放自己長期壓抑著的心。有人將體育課比喻成窗戶,這并不為過,學生在學習的壓力下就需要有一個窗戶,一個樹洞去釋放,去傾訴自己。而課堂中的體育課要想上好,可以從這個方面作為著手點,體育教師要主動地找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的體育課上能夠暢所欲言,把自己長期不敢說的,不愿意說的都大膽地說起來。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會很好地被激發起來,學生一定有了興趣,有了激情,才能在心理上主動地去交流,去學習,學習效果自然而然被提升起來。由此可見,想要在體育課堂上玩出花樣來,就需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發自心底地接受這堂課。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處于13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著極為特殊的心理、生理變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也需要受到關注。同時,現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逐步形成,但需要完善[1]。這時候的學生最容易受到外部的環境所影響,具有可塑性和波動性這兩個特點,而在課堂的管理方面,學生的這些特征都會被忽視掉,個性發展被限制,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做到與時俱進。提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夠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比如說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制定符合學生的訓練方式和訓練項目,這樣的訓練計劃才最具針對性,學生在這樣的訓練計劃下訓練才能更好地達成訓練目的,這也是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在原本基礎水平上得到發展和提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想要引入高素質的教師,學校也要做好規范制度的工作。如今,很多農村學校,臨時的體育代課教師占據很大的比重,這些教師流動性比較大。怎樣才能改變這樣的局勢就需要從制度方面入手,完善相關的教師招聘制度[2]。很多鄉村地方的學校,體育教師的普通話不標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師很容易把學生的說話帶偏,長此以往下去,不利于中學生的發展。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因為缺少體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教學的時候存在盲目性,會使得體育課變得機械、死板、缺少生機。所有基于這一方面,就需要對體育教師素養的要求加以提高,讓體育教師可以積極地展開理論和業務的學習,主動接受初中教育學、體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注重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和成績一直以來都是廣泛存在的一個問題,這樣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接受學習時,會覺得壓抑,課堂的氣氛也會變得凝重。體育課不是一門憑空出現的科目,這門科目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體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體育資源,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利用好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去了解體育知識,感受體育自身的魅力,體驗體育帶給自身最真切的感受,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舉例來說明,引導學生對某個理論知識進行理解,或者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重現的形式模擬出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恰當地運用自身的言行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不存在捷徑的,都是需要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在這工程中進行探索、提煉、總結。同時,需要初中體育教師共同的努力,將新課標作為指導方向,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將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起來,結合學生的各方面特征,做到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習體育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顯現出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宋雅芳.淺談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23.
[2]龍小林.趣味田徑教學法在初中體育課堂的運用及教學策略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8(7):69.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李世平(1968.11— ),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 高級教師, 研究方向:初中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