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與農村的經濟差距日益擴大,農村金融的發展面臨著資金供給不足、人才流失嚴重、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探究解決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的相關途徑。
關鍵詞:農村金融;問題分析;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329-01
一、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供給不足
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是農村金融發展的一大難題,農村金融改革任務繁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加以援助,否則只能一切發展都是空談。從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10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已達30.6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在2018年四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5.6%,說明中央十分重視農村金融的建設與發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事業投入了大量資金,盡管如此,農村金融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巨大資金缺口。在增長幅度的方面,由于總量的提升,對農村金融的貸款余額在短期內并未得到較大增幅,增長比率還有所下降,這意味著國家對農村金融的資金投入力度還有著較大上升空間。
(二)農村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金融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后,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是專業人才在特定環境下利用現有資源謀求更大利益的手段,因此農村金融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大量專業型人才的輸入。但是當前我國農村人才流失現象十分嚴重,絕大多數金融、法律方向的大學生或專業人員選擇在城市就業,哪怕是鄉村出身的大學生也很少回鄉以支援家鄉建設,導致農村金融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素養,對各類文件精神、金融知識都缺少必要理解,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徒有外殼,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經濟作用。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
在我國,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在諸多方面存在著不足,使得農村金融系統流于形式、難以得到有效發展。首先,農村人口的信用意識薄弱、流動性大,銀行或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難以對村民展開規范的信用評級工作,冒用他人信息、貸款逾期不還的現象頻發,加之農村地區法律監管的不到位,地方監管部門對賴賬、逃賬行為難以采取強制性措施,嚴重損害了相關金融機構的利益。數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人口目前僅有四分之一擁有自己的信用檔案,農村信用普及與評級工作還有著較大提升空間。此外,作為鄉鎮主要金融機構的農村信用社競爭意識較為薄弱,絕多大多數沒有根據當地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信用推廣工作,同時缺乏服務意識,導致許多農戶對金融機構、信用體系知之甚少,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起到了不利作用。
二、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帶動農村信貸需求
農村金融不能完全依賴國家的撥款與銀行業的貸款,必須全面深化農村金融市場化改革,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首先,必須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以及電子商務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哪種產業的建設與發展,都離不開巨大的資金需求,為了擴大產業規模、升級產業結構,農戶的貸款需求會有大幅提升,從而帶動農村金融信貸的內需,增加了在涉農金融產品的各方面投入,從需求上解決農村信貸不足的問題。
(二)引進專業領域人才,促進農村金融建設
針對農村人才流失嚴重的現象,應當大力引進金融、法律與互聯網等方面的人才,組建專業的農村金融建設隊伍,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科學合理的發展計劃,以此促進金融機構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多領域的應用型人才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農村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將理論結合實際,給出相對可靠的解決方案,避免金融的發展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另一方面,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人才往往更具競爭意識與服務意識,前者可以提高鄉鎮大小金融機構的業績水平,后者能夠提高農戶對農村金融機構的了解與信任。國家應當出臺可行、有效的獎勵政策,用更好的機遇與實際的優惠,吸引廣大高校學生或各領域專業人才更積極地投入農村金融建設中去,用自己的專長為農村經濟作出貢獻。
(三)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揮監督制約作用
推動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法律法規與基層人民銀行的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地信用監督機制,在向農戶普及相關的金融與法律知識的同時,做好外部制約工作。首先,政府應當向當地農村金融發展提出明確的目標,明確各部門的權利與義務,定期組織各部門召開相關會議,匯總分析近期征信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加快采集農村人口的信用信息,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的信息采集系統。其次,應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農村人口的信息披露把握在安全范圍內,保護用戶個人信用隱私的同時,堅決打擊冒用他人信息、貸款逾期不還等違法違規行為。最后,作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導部分,基層人民銀行應當堅持以農戶為主體,在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網點定期開展一系列的農村征信宣傳和教育活動,通過零距離地宣傳教育、面對面地提問回答,現場解決農戶對征信系統存在的疑惑,使征信知識深入農戶,幫助其樹立征信意識與誠信意識。為了更好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人民銀行必須督促金融機構加強對農戶信用信息錄入的覆蓋率,將有信貸關系的農戶全部納入到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農戶的貸款行為實時監督,以便更好發揮其約束、制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