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娟 吳安濱
摘 要: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猛,高職院校不斷擴招,形勢喜人。但是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加劇,已直接困擾高職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職業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系統計劃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探討如何對在讀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各種職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并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當今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自我定位過高等原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目標就是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基礎,熟練掌握職業相關技術,側重實際應用。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針對學校的教學特點,及早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詳細的規劃,針對以后要選擇的就業方向培養各項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對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的意義
(一) 因材施教,培育職業情感
高等職業教育按照職業崗位群設置專業,以培養崗位能力為核心,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更強調具體崗位的針對性,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可塑性。充分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盡可能的引導學生及早了解就業市場及就業行情,熟悉并體驗所學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所需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要求,擴充個人心理發展的空間,培養對即將從事職業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使得畢業生的就業預期與崗位工作實際無限接近,更有利于畢業生綜合能力的積累和長期穩定的發展。
(二) 因地制宜,培養職業素養
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模式,把市場所需要的職業素養作為職業生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將專業素質、應用分析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學習與交流能力等教育內容融入到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過程當中,通過職業生涯教育長時間、不間斷地學習—體驗—改變—形成,最終內化為職業素養,滿足區域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能力需求,使高職院校學生在掌握技術技能的同時,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完善對策
(一)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能力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能力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必然要求,正確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對自身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從而結合自身實際對職業生涯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規劃。為此,高校要注重對學生的反思性教育,使學生無論處于何種境況下都能夠養成良好的自我審視、自我教育習慣。亦或是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評判機制的建立,使學生能夠通過他人感知自身的不足,以促進自身認知范圍的拓展,為自身認知能力的提升構建良好基礎。并且,高職院校學生自身也應充分結合當前社會背景和社會求職現狀,對自己未來目標進行適當合理的設定,并在這個過程中將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分解,形成不同的小目標,從而降低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實現的難度。
(二)建立就業指導機構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建立能夠通過其自身職能作用的發揮,對職業生涯教育形成良好的輔助作用,以此來有效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職院校當中的全面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加強重視的基礎上,積極選擇職業生涯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以及社會就業保障部門相關人員共同組成職業院校特有的就業指導團隊,對學生進行就業知識、技能、禮儀、環境分析等方面的全面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未來就業形勢,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當前的求職現狀,準確定位自身的職業發展。并且,就業指導團隊的指導和幫助能夠使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擁有專業教師的科學指導,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并朝著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努力。
(三)培養學生就業技能
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是實現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學生入校之初就要求各專業教師緊密結合本專業特性以及未來職業走向,鼓勵學生早日對自身的職業生涯展開合理規劃,促使教師能夠在職業崗位以及市場的導向下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學生開展職業技能教育。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積極利用企業現有職業教育資源,增進學生對實際崗位工作內容、特性等的了解,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提供依據。同時,企業當中完善的生產流程更是為學生的崗位職業實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有助于學生自身就業實踐技能的提升。
三、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步驟
(一)培養學生樹立職業規劃的意識
要通過教育使高職學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和意義。明確制定職業規劃目的不只是說簡單地找一份工作就完事,更重要的是對規劃的動態把握和過程的詳細評估、在外部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的情形下,為自己擬訂最好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二)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和方向,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是理想、是胸懷、是情趣和價值觀。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是明確志向,是最重要的一點。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職業理想的樹立不要好高騖遠,要切合實際,要符合社會發展。
(三)指導學生自我評估
高職學生自我評估的目的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要指導學生熟悉相應的測評體系,對自己的興趣、性格、智商、情商、學識、技能、思維方法、思維方式、道德水準進行自我測評。使學生能夠知道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的短處,了解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只有清醒地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規劃與確定,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
(四)幫助學生進行合理職業定位
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的最佳匹配是學生在職業選擇時要充分考慮的。職業定位是以學生自己的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佳才能、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高職學生在正確評估自己的基礎上必須明確職業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是圍繞職業目標進行的。因此,高職學生在大學階段就必須盡快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盡早明確自身職業發展的方向和領域,并圍繞職業目標制訂翔實的、可行的規劃。高職院校要在學生一進校門就培養職業理想,加強專業教育,確立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職業目標。
(五)制定具體行動計劃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沒具體的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學生分階段制定出每一年的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素質的訓練。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進行評估與修正,這樣職業生涯規劃才行之有效。對在校高職學生來說,修正的主要內容包括:職業方向的重新確定;各階段目標的重新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修正。
總之,高職院校職業規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在就業競爭激烈、職業變化頻繁的情況下,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高職學生較為準確地自我評估,確立自己職業發展計劃,樹立自己正確的擇業觀,調整擇業心態。高職學生要積極地按照職業生涯規劃安排自己的專業學習與生活,對步入社會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紅.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5(4):141-142.
[2]丁東杰,馮剛.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5(18):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