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林
[摘 要]趣味對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形式之一,教師針對性地展開設計和發動趣味對話,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在多元互動對話中形成鮮活的、深刻的學習認知。為此,教師需要深度解析文本,整合教學方法,豐富對話形式,拓寬對話訓練域度,以成功調動學生參與對話的熱情,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趣味對話;教學效率
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含有較多的對話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認知高度吻合,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學生更樂意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有對話意識,引導學生積極與教材對話、與同伴對話、與教師對話、與自己對話,在不斷反思實踐中構建生活認知,培養健康的品德和人格,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1.發掘對話資源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大量的生活案例,對話內容極為豐富,如課文插圖、游戲、猜謎、家務、填空、栽種等內容,都可以創設對話情境。因此,教師在發掘對話資源時,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展開,讓學生真正進入對話場景,并在角色體驗中形成學習認知。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對文本案例和插圖等內容有特殊的閱讀興趣,這無疑是發動對話學習的重要條件。
例如,教學《學習伴我成長》時,教師深入教材之中,通過多元解析,為學生布設對話學習任務:“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回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哪些學習讓你記憶猶新?在小組內展開交流活動,組長做好記錄。”任務下達之后,學生的情緒頓時高漲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交流活動之中。教師則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傾聽學生的發言。有的學生講述自己學習穿鞋子的經歷,有的學生講述騎兒童車的過程,有的學生講述……課堂對話活動展開順利,達到預期的目標。
2.創建對話環境
在對話情境創設時,教師需要展開細致的教學調查,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細致分析,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內驅力。如故事引導、演繹創編、角色展示、主持人選拔以及多媒體展示等途徑,都可以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對話環境。特別是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對話材料,對學生的感官形成沖擊,順利激活學生的對話學習思維。
例如,教學《做學習的主人》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龜兔賽跑”的動畫視頻,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思考,然后為學生布設觀察活動:“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現象值得我們去研究,環顧四周,你有什么新的發現?你能夠從觀察中獲得更多的體會嗎?”問題提出后,學生開始觀察身邊事物,卻很難找到觀察視角。于是,教師給出提示:“看這里,窗戶上有一層霧氣,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嗎?”學生聽教師這樣引導,頓時有了觀察的興趣。一學生說:“我發現同學們穿的衣服都是淺色的,因為淺色衣服不吸熱,穿這樣的衣服涼快。”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專業評價,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鼓勵力量。
1.簡化對話程序
趣味對話追求靈動多元,教師在對話活動布設和發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調度。對話不是簡單的討論,要體現角色性、情節性、開放性等特點,且能夠深入觸動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師在具體組織時,需要對對話的程序展開優化處理,做好串聯、發動工作。
簡化對話程序,教師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教學《說說我們的學校》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對話活動:“提起我們的學校,有太多的亮點值得我們介紹。請以‘夸夸我們的學校為題,用簡短的幾句話,將學校的主要特點展示出來。小組內展示,評選最佳并點贊,最后上交到班級。”學生聽說有比賽,自然產生參與的興趣,積極思考,并透過教室窗戶進行觀察。課堂展示開始,學生積極發言:“我們學校的建筑最美麗,教學樓宏偉大氣,操場寬敞平坦,學校大門更是氣派,我愛我的學校。”“我們學校在各種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教學成績更是一流,我為我的學校感到驕傲。”……教師讓學生直接給予點贊,節省了不少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2.建立對話制度
道德與法治學科有自身的特點和訴求,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對話學習時,需要將對話作為一種制度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對話未必是直觀的場景表演,也不一定是激烈的辯論交鋒,可以是思想解讀,也可以是自我反思。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啟迪,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對話情境之中,并通過多重的交流反省,形成新的學習認知。
同時,教師要對文本展開深度解析,探索趣味對話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展開對話學習創造良好條件。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要有主體教學意識,讓學生在多重對話學習中形成學科能力。基于學生的認知展開教學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趣味對話的組織形式,還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形成新的學力基礎。另外,對話訓練的形式眾多,教師需整合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拓寬訓練的維度,給學生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
1.啟動對話演繹
課堂對話的形式極為豐富,其中的角色演繹性對話備受學生青睞,因為有角色人物的現場表演,增加了趣味性,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感官的刺激,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在組織學生進行演繹活動時,教師需要提升演繹的針對性,并改進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演繹性對話表演大多是集體互動活動,教師不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設計和操作,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角色演繹中獲得豐富的認知體驗。
例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主要有交通安全、游泳安全、生活安全等內容,教師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課堂演繹活動:“路上人多車多,如果讓你去做一名協管員,你如何向路人做好安全宣傳呢?不妨模仿生活中的交通協管員,指揮行人過路口,對路人做安全宣傳。”學生聽說要現場模擬協管員,都顯得特別興奮,因為學生對交通協管員比較熟悉,其模仿也會更為順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使學生順利進行課堂演繹活動。有的學生這樣規勸路人:“‘紅燈停,綠燈行,黃燈還要等一等。這過馬路安全最重要,我們‘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快快樂樂出發,安安全全回家。”很顯然,學生都進入了角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