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明
摘要:音樂是能夠激發人們思想共鳴、映射出社會現實、并能表達自身情感而成為人們精神營養的一種藝術形式。核心素質是指學生需要具備的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品格以及能力。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側重的是音樂方面的技巧性知識,而不怎么注重學生們核心素養的培養。而高中時期的音樂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進程,打破了原有的教學觀念,更加注重在音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就成為了音樂教師必須要攻克的一大難題。本論文將通過分析實際教學案例,探究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供其他音樂教師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核心素養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標準中,確實的指出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要將核心素養有機的滲透到教學當中。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對每位學生充分的了解,理解每位學生之間不同的能力差距,要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積極參與教師的實際教學,以提高自身的實際能力、創新能力,逐漸培養核心素養。面對教育改革,音樂教師都積極的探索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原有的教學模式出發,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以及積極的改進,提升音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以便于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培養,使學生們能夠全面發展。
1 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意義
音樂教學是美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素質教育中能觸及人們心靈的一種教育。良好的音樂教學能夠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操,對提高學生的修養以及核心素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學中認識音樂美、創造自己認為的韻律美、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精神層面,來達到自己理想的境界。學習音樂對學生大腦的開發,尤其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推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都會有很大幫助。由此看來,就顯示出了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以及為何要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意義。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滲透核心素養是音樂教學的重要要求。但是,核心素養在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重要任務,需要教師們不斷的實踐探索,才能夠使核心素養完美的融入音樂教學中去。
2 在滲透核心素養的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一些學校只開設特長班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高中學校、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并不是能夠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及技能,而只是將對音樂感興趣,在音樂方面有天賦的學生聚合成特長班。而且一些音樂教師對學生還會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希望能夠將更多的學生送入音樂學院。從而觸犯了所有高中生都應該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違背了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2.2 輕視音樂教育的作用
在一些高中學校經常能夠看到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卻不是上音樂課,而實際上是被其他學科所代替。尤其是一些注重文化成績的高中來說,音樂教學的資料可能為零。音樂教師資源以及教育設備缺乏,而且擁有音樂教研組的也很少,但是校長以及上層領導卻對此沒有太大的重視。
2.3 一味追求競賽獲獎
有時,一些學校為了顯示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經常會聯合舉辦一些對學校音樂教育活動沒有太大幫助的音樂競賽。由于學校以前沒有正常的訓練,而讓學生臨時抱佛腳,甚至利用上課的時間來進行練習,以便于參賽學生能夠取得好成績來給學校達到宣傳,提高門面。然而,如若過分的追求名次反而更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這也偏離了基礎教育的目標,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因此,面對在滲透核心素養的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發展,通過音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結合以上問題,下文對核心素養的滲透提供了幾個方法。
3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3.1 創新音樂的教學模式
在全新的教育改革中,更多的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而且教師若是能在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就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在教授給學生基本音樂知識以及技巧的同時,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當中,使學生達到相應的目標要求。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制定目標,教師在圍繞這些目標展開教學。而且,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它最大程度的貼合學生,以便于使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提升。
比如,在進行《草原放牧》的授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將教學目標制定為:先讓學生聆聽《草原小姐妹》,從音樂中體驗游牧民族的音樂風格,了解他們的音樂體裁;懂得音樂與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地域文化以及語言文字等之間的聯系,這些是形成當地特有的民族風格的重要因素;其次,可以觀看一些游牧民族的特有的舞蹈,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優美的舞蹈動作中體會民族文化。而且,教師還可以教授給學生一段他們的舞蹈,讓他們親自體驗,體會游牧民族舞蹈的特點,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3.2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讓音樂成為學生感情的載體,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感情萌發、豐富的時期,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時,要通過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感情,在體會的同時,逐漸提高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的能力,并能夠通過音樂來表達自身的情感。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都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體驗。并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結為小組,進行討論,將自己的體驗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來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核心素養。
3.3 通過情感教育,利用音樂感染學生
對于一些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對于學習音樂沒有太大的興趣,而且有時候還會產生厭學的思想,這就阻礙了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核心素質的滲透,影響教學以及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水平不能得到提高,還會降低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核心素質也很難提升。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們,他們的心思會比較敏感,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音樂上的引導以及情感上的教育,跟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流,以消除學生內心上的障礙。而且,教師可以應用優美的韻律去感染學生,使其逐漸的對音樂產生興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在學習《國之瑰寶——京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京劇泰斗的生平,比如梅蘭芳,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為京劇發展做出的貢獻,學習他們身上具備的高尚品質。而且,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霸王別姬》以及《貴妃醉酒》,讓學生了解梅蘭芳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初步學習梅派的唱腔。然后,根據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習梅蘭芳先生德藝雙馨的高尚品質,體驗京劇藝術的內涵。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走進音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要對核心素質進行有效的滲透,使核心素質充分的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而且,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情對學生進行教學,感染學生。教師還要積極的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便于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胡娜.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高中音樂課堂[J].北方音樂,2018(18).
[2] 彭玉蓉.高中器樂教學奏響音樂素養教育——談基于核心素養的三種器樂教學模式[J].黃河之聲,2018(10).
[3] 蔡夢.“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過程中的相關問題與對應思考(上)[J].中國音樂教育,2012(07).
(作者單位:廣東省英德市英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