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麗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美育不單單能使學生獲得愉悅感,還能讓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欣賞美、創造美。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在認識和接受事物的過程中,對事物判斷的一個標準。但是,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長此以往偏重于學生對寫作方法的培養和技巧訓練,對口頭強調的“作文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只是一種形式,致使學生對作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志、情感沒有新意。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現代語文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目標,審美能力對一個學生的知識積累、能力培養、人格塑造有很大的作用,是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奠基石。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寫作訓練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實際教學中,可以從“創設情境做鋪墊、引導學生讀寫課文中的語言美、發揮想象找空間、借助音樂”這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如何理解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審美趣味”,它是以每個人的愛好方式表現出來的一種審美傾向。“審美情趣”主要來源于人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決定一個人的最終審美標準。因此,審美情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審美情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文新課標提出教學的“三維目標”,是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包含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點對學生個性健全人格品行的抽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的目標,借此不難看出審美情趣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新課程實驗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但在具體寫作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價值以及功能就顯尤為突出了。
三、審美情趣的培養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學科性質與審美教育
現行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千挑萬選被收錄的,所以,課本中的文章無論是外在的語言形式還是結構特點,都蘊含著或平淡或優雅或寧靜的美。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講解字詞、字句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都蘊含著我們中華文化的美。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將文章的解讀展示到學生的眼前,還應引導學生感悟解讀文本的過程,從而使他們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由此看來,語文教學與審美情趣是相輔相成的,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反過來,學生的審美情趣越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會提升得越快。
(二)學習現狀與審美教育
現在的學生在物質生活上,一直處于一個非常優越的環境下。因此,大部分學生從小就接觸一些電子產品,如電視機、網絡、漫畫等,這些信息技術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良的信息。再加上學生的父母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導致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各種不良信息的污染,難以形成積極、高尚的精神追求。所以現在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體現出來的精神世界要么一片空白、不知所以,要么方向錯誤、低級粗俗,體現出來對美的感知能力薄弱,缺少獲得美的經驗,藝術鑒賞力和想象力更是貧乏。正是基于學生的實際,新課程標準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四、審美情趣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培養
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最重要的意義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審美活動。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僅僅靠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的講授和操練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語言是表達情感的媒介,語言要上升到藝術的層面,就必須融入高尚的審美情趣。唯其如此,學生才能寫出優美的文學作品。
(一)創設情境做鋪墊,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寫作指導過程不是教師在臺上為學生講述一堆的寫作技巧,學生在臺下進行反復的練習。寫作是教師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結合生活進行感悟的一個過程。由于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生活閱歷以及心理特征等存在著諸多的差異,因此他們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得不透徹。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生活中的情境,使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和諧與共鳴。
例如在教學寫景這類課文時,我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課為例,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寫景。為了使學生學習文中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具體活動的描寫技巧,以及在誦讀課文后,品味景中真情,并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細致觀察的態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上課之初,我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備課時搜集的一些濟南的冬天的照片,讓學生產生直觀的一個感受。隨著課件的播放,學生的注意力全部被眼前的課件所吸引,等學生欣賞完課件后,他們眾說紛紜,我及時將課堂氛圍進行了調整。為了使學生加深對這些景的理解,我隨機抽取了一名學生讓他朗誦《濟南的冬天》。等學生將文章閱讀完畢后,我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的課件和文章分析課文一共分了幾部分,分別寫的是什么,采用的什么手法寫的景。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們說:“文章一共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第一段,段意是寫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景,但是又分為三層,第一層寫的陽光朗照下的山景,第二層寫雪后的山景……。”
(二)引導學生讀寫課文中的語言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如璀璨的珍珠,文質兼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從文字上如手。初中階段的學生,用得最多的學習方法就是讀寫。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先將文章中的文字咬準,在讀的過程中要求他們讀出節奏、讀出語調,并將文章中美好的語言用筆記的形式寫下來。學生通過這樣的讀寫結合,不僅使文章變得生動,變得鮮活起來,還避免了傳統教學中的單一形式。當然,學生在讀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示范,還可以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引導他們在組內進行讀寫結合,借此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故鄉》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學習小說中人物描寫的方法和采用對比主題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思維創新能力,并激發學生對新生活的熱愛和珍惜。上課之初,我并未急于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將他們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他們分成了幾個學習小組,引導他們在組內將文章進行閱讀。并要求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記錄下來。隨著問題的布置,學生迅速在組內開始閱讀。在巡視各組學生讀寫的過程中,我看到A組的孫某寫道: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把希望寄托于未來、寄托于下一代。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文章中作者離開故鄉時的心情與感受,還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審美情趣。
(三)發揮想象找空間,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我們都知道圓滿是美的,但是有時候缺憾更美;同樣直白是美,但有時候含蓄更美;喜劇是美,但是有時候悲劇卻更為感人至深。因此,教師在教學生作文過程中,應注重讓他們對其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月圓則虧,水滿則溢”,這句話是說月亮圓的時候就開始向缺損轉變,水滿就會溢出來。這句話同樣適合用在語文教學中,假如一篇文章不能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那么這篇文章就不算是好文章。古往今來,無論是詩詞、繪畫、音樂,大凡經久不衰、流傳至今的,無不符合上述辯證的觀點。“想象是審美的翅膀”,我們在藝術作品中能夠發現的美,往往不是通過眼睛去看的,而是通過我們的心靈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感知的,否則怎能有《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竇娥冤》中竇娥含冤而死,沒有豐富的想象力,焉能真正感受?
在語文作文中,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心靈的一個獨白過程,但絕對不是自說自話。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引導學生學會想象,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們的審美情趣,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唯有如此,學生的思維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并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借助音樂,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美學界有著這樣的一句話:“趣味無爭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審美欣賞無可爭辯地各有趣味,這與我們中國俗話說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一個道理,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因此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一些他們喜歡的音樂,引導他們將音樂中自己的感受,以寫作的方式寫出來。例如在教學《贊美一個人》的作文時,為了使學生懂得寫描寫人物的作文時,從對方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著手,我為學生播放了《護花使者》《發如雪》《夜機》《無與倫比的美麗》《一人有一個理想》等歌曲。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
五、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要通過恰當活動來從多方面入手對文本進行解讀,并在分析與思考中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唯有如此,才能在作文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生長廣.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7).
[2]宋福晶.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3]李桂麗.初中生寫作能力提升的技巧與方法[J].林區教學,2018(3).
[4]王珣.與情趣激發作文教學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7(S1).
[5]張守林.激發情趣,使學生樂于寫作[J].學周刊,2017(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