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勇
摘 要: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可靠的信用,征信是確定信用的唯一渠道。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征信審查已作為金融業務開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傳統或是當下互聯網金融業,有一套切實、合理的征信體系予以幫助確定經濟人的信用,是促進業務穩定開展、行業健康綠色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征信 ?完善
近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由肆意生長過渡到精耕細作,當下的發展方針也應基于此現狀再進行深層次的細化,適當減速,以如何穩定、長遠、全面化的發展為目標,同時雖市場變化情況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信用不僅僅關聯企業與個人,也直接影響整個行業標準。俗話說一傳十十傳百,環境由人造就,若形成了一種被默認了的規矩,繼而便會影響到更多人,乃至整個行業,不僅僅損壞公共利益與社會公平,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經濟發展。因此,如何有效結合現階段的互聯網金融征信發展情況,而制定、選擇對應的征信模式,是當下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管理要點之一。
一、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孤島嚴重
當前我國主要有企業與個人兩種征信系統。人行的系統只歸納了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資金交易、借貸活動,面對全社會來說則覆蓋面不夠全面,例如小額貸款這一飽受詬病的資金交易行為則無法被公證記錄。2015年央行發布《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旨在通過社會相關機構的融合,聯合建立覆蓋到所有互聯網企業的金融信息的共享化信息平臺。但如今各大互聯網企業對用戶、客戶的數據收錄標準各不相同,共享難度角度。一方面由于企業均各自開展金融業務,對客戶的信用數據的采集、審核標準不統一。另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征信的數據標準與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未形成統一,以至于各大互聯網企業之間的互聯網征信系統與傳統的征信系統之間實現數據的共享化難度較大,囿于商業秘密性問題,在當下基本上無法進行有效改善。各大平臺之間出現信息孤島問題,即導致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用風險增加,跨平臺違約的不良現象時常發生。
(二)個人信息隱私安全無法百分百保證
當前,國內《個人信息保護法》尚未明確界定征信內容范圍,即導致不少企業打著大數據分析的旗號隨意采集用戶個人信息,自動將用戶的平臺的交易數據、財務情況、消費習慣、信用交易信息進行數據整合與分析,有些為了根據數據分析而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有些則是售賣個人信息而不當得利。未嚴格執行“未經本人同意不得采集、散布個人信息”的規定,同時既未向用戶展示隱私保證協議、又未未其進行個人信息、信用信息、隱私信息的分類對待。根據路透社對信息販賣者和金融家的非常規采訪中透露,個人數據如今幾乎透明化,而普遍都能進行交易,營銷團隊、保險公司、貸款企業、以及騙子以極低的價格獲得用戶信息。據2018年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采訪人員中超80%曾遭遇個人信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外界得知。
(三)監管體系、管控措施的不完整
征信行業的現行標準是《征信管理條例》,對互聯網企業在進行信息的收集、使用等行為方面未建立針對性的管控體系,對用戶信息的泄露、篡改等問題,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督、約束管理。此外,當前我國現行的大部分征信監管主要涉及在傳統征信機構如人行與央行等等,而針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活動較為分散且目標不明確,繼而造成互聯網金融征信的進入門檻不高,標準要求、市場秩序均未達到統一,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現象。同時,征信機構的商業化活動正處于起步階段,對信息安全的風控管控缺乏可靠穩定的經驗與技術,對數據使用活動的審查授權、數據源追蹤管理等活動無法有效開展,應急處理能力較差,對信息安全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系列的問題,嚴重阻礙了互聯網金融征信工作的可靠、穩定、有秩序的開展。
二、推動互聯網金融征信發展策略分析
(一)加大力度建設互聯網信息共享機制
政府應當主動、大力建設互聯網金融征信平臺。當前我國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征信平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人行空控股的上海資信有限公司的NFCS、中誠信券與北京融惠眾的MSP系統,可將這兩種當相對穩定的系統進行拓展,建立在央行征信之下的子系統,可實現互聯網金融征信企業之間的信心共享、透明化管理,以此攻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資金交易平臺、社交活動、網貸活動等互聯網企業的全面信息共享。其次,可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行業協會。通過對信用信息的合法收集、整合利用,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穩定提供準確、標準、優質的數據信息,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個人騙貸多頭借貸的惡劣行為。
(二)加大失信懲罰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不遵守規矩行為,嚴格的失信懲罰是社會信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套嚴格、有效、合理的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其應有效用的基礎保障。失信懲罰機制作為一項社會性的活動機制,主要依托全國范圍內的征信數據,借助數據信息的透明公開化,對市場征信環境予以一定的調整,對失信企業、個人進行相應的懲罰管理,重則即進行刑事管理,在信用遵守意識上提高對違約成本的認知,切實打擊市場失信行為。若想建立健全的懲戒機制,核心要點是促使其違約成本大于項目的預估平均收益,情節嚴重者可對其進行社會公示,經過市場的擇優淘劣,以提高失信者的違約成本。同時可借鑒支付寶對信用遵守的福利模式,信用值優秀的企業或個人,可予以一定的福利,讓其感受到進行最基本的遵守信用便可收獲榮譽而更加提高信用遵守程度。那么最主要便是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對征信機構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分析,明確評級標準,將評價方法透明化并加以宣傳,提升信用評審的社會公信力,不斷完善、創新激勵模式,從意識上建立起守信的重要性及福利性。
三、結束語
當下信息爆炸時代,對其進行規范管理、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過程中,除了借鑒國外相對成熟的管控體系以外,主要應當以我國國情為主,基于發展方針結合市場環境變動情況,建立具有針對性、統一性且多元化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放眼當下市場環境,政府應當加快速度建立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審核的統一標準,從行業規范、監管體系等基礎政策加強信息共享機制的落實。加快互聯網金融征信工作的法律法規管控的建設效率,必須先明確其主體目標、落實主體責任制,為征信厚度提供可靠的法律管控、權益保障。對信息安全的建設,不斷加強監控、追蹤等一系列后臺工作的建設,促進互聯網金融征信企業對數據庫系統、內控系統的完善,全面性的建設風控管理防范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景利.互聯網金融征信發展分析[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9(02):22-24+28.
[2]劉國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個人征信行業發展實踐及展望[J].金融理論探索,2018(02):62-70.
[3]周秀娟,羅敏娜.論互聯網金融個人征信的法律監管[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19(0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