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波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116—01
數感指的是數量關系、數與數量、估算等方面的意識與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對于學生數感的培養也是如此。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性
有良好數感的人,需要數感發揮時,它更像靈光乍現,不需努力思考。它是一種心智技能,一種心靈的感受,是一種意識活動,是存于腦中的一種高級智力活動。它可以幫助學習者深化知識,進行綜合運用,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數感不是一種單純的方法技能,不會因為一朝一夕的訓練而得到較大的發展與收獲。它是一種心智的技巧,一種神韻的領悟。它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教師較長時間和較多耐心的。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生年齡小,思維習慣、情感態度還未形成較為定向的發展,如果教師能在發展數感這個方向加以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會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得到發展,為將來數學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培養的策略
1. 在估算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無處不在,運用十分廣泛。比如,去菜市場買菜、銀行存款取款、超市買東西等等,這些都離不開估算。估算能夠幫助學生增加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成為樂于生活、富有情趣的人。在數學教學中開展估算教學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師不斷思考與總結,最終采取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數感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商場購物時,兩件商品分別是188元和205元,請問買這兩樣東西需要帶多少錢,請學生估算。這時候課堂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了,學生開始熱烈地討論,然后開始有學生舉手回答。他們有的說188接近200,205接近200,200+200就是400元。還有的說188接近190,205接近200,190+210就是400元。這時候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準確計算:188+205=393元。然后讓學生思考上述兩種估算,哪種更為簡單。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提高了估算能力,還培養了數感。
2. 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計算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師最頭疼的問題。有的教師讓學生模仿計算、直接看課本例題、或者是示范給學生看,這些形式上的計算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計算。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運算的定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會計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指導學生理解運算定理,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輕松應對計算,增強學生的數感。比如,教學“同分母分數相加、減”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與遷移,使其將分數單位與整數、小數的計算單位聯系在一起,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運算定理,提升數感。
3. 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升華學生的數感。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圖形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要學會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逐漸培養學生的數感。比如,在教學“時、分、秒”這節課的內容時,學習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關鍵,并且知道1小時等于60分鐘,1分鐘等于60秒。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三者之間的換算關系,教師可以畫出數形圖輔助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時、分、秒”三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在做相關的題目時就可以利用數形結合輔助,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理解了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培養并且升華了學生的數感,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作用,并且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與此同時,在教學中還要要求學生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數感的內容,并且不斷引導學生去操作體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數學學科,并且在實踐中逐漸培養并且增強自身的數感。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