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這三大核心素養,在數學課堂上通過“深度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深度教學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具體分為三個方面,綜合表現六大素養,其中“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這三大核心素養,非常適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展,而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展學生這三方面的素養,必須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通過“深度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一、
深度學習——深度教學的目標
“深度學習”不同于傳統的被動接受、灌輸式的“淺層學習”,它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就是指在真實課堂中,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思考、討論、交流、互動等活動,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學會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一課時,先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10個白蘿卜、6個紅蘿卜、2個胡蘿卜。接著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倍:胡蘿卜有2個,圈起來,紅蘿卜有6個,是幾個這樣的2呢?讓學生想一想,圈一圈。通過想和圈,學生直觀地看出了有3個2。學生充分感受到這點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紅蘿卜的個數是胡蘿卜的3倍。照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把白蘿卜與胡蘿卜的個數進行比較,通過圈一圈、比一比、想一想,得出結論:白蘿卜的個數是胡蘿卜的5倍。學生初步認識“倍”后,出示:小明有12朵黃花和4朵紅花,小明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3倍;小麗有9朵黃花和3朵紅花,小麗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3倍。問學生誰的說法是正確的。引起學生質疑、思考:黃花和紅花的朵數都不相同,為什么黃花的朵數都是紅花的3倍?學生通過圈一圈、比一比、想一想,明白了小明是4朵紅花,黃花要4朵4朵圈,一共圈了3個圈,有3個4,所以小明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3倍;而小麗的紅花只有3朵,黃花就應該3朵3朵圈,有3個3,所以小麗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3倍……
像這樣充滿思維活動的數學課堂,數學活動真正發生了,學生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只有這樣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新能力,也才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學會學習。
二、
深度教學——深度學習的保證
“深度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深刻、深度學習。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應該是充分相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全面、深入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從而深刻地理解、掌握學習內容,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少教多學”,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學習
從課堂教學中時間的分配和學習方式的呈現來看,深度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充分參與的教學,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少講”,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時間和足夠多的學習機會;同時,教師學會退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的《用字母表示數》的例4時,老師出示三個學習任務:1. 說一說,例4已經知道什么?求什么?2. 怎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杯果汁還剩下多少克?3.
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接著讓學生自學、小組交流、集體匯報……這其中,教師基本上沒有什么說話,只在關鍵處或者學生“卡殼”的時候,進行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學生真正有充分的時間學習、討論、質疑。
(二) “多元參與”,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知參與來看,深度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是一個知識學習和建構的過程。而要建構一個新的知識體系,應該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這樣的學習才是生動活潑有效的,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
例如在教學《幾分之一》時,老師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動手(折一折、涂一涂):折出二分之一,并表示出來;動眼動腦(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涂色部分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動耳動腦(聽一聽,想一想)仔細聽聽同學是怎樣說的?你同意他的說法嗎?你有不同的想法嗎?
(三) “經歷過程”,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
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看,深度教學應該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的教學。學習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就會變得事半功倍,學習就有了動力,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這樣的學習活動才是學生真正參與了的。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的《可能性》時,為了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老師精心設計了“可能會抽到什么書”的游戲,因為這個游戲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都興高采烈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游戲中充分地感受“可能”“不可能”和“一定”,感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四) “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深刻理性思維
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層次來看,深度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教學。在建構主義理論和后現代理論中,每一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和認知水平不一樣,對同一事物或者知識都有不同的認識,而且每種認識都可能是合理的、正確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反思、質疑,形成正確的判斷,培養深刻的理性思維,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
例如,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通過游戲得出百分數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些百分數各表示什么”展開互動質疑,在反思、討論、辯論中,學生明白了百分數的意義。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對知識的深刻認識,還能發展“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3).
[2]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代教學,2005(5).
[3]王玉強.深度教學:構建優質課堂的方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4]宗德柱,孫存華.深度教學的變革、困境和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5(20):23-26.
作者簡介:
羅榮源,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泰寧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