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式教學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是比較實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巧妙地利用問題可以更好地引入課堂主題,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自主探究新知識。但是現階段很多教師并不重視這一環節,在課堂上以講為主,很少設置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缺乏應有的價值,直接弱化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本文就如何基于探究式提問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展開探討。
關鍵詞:探究性提問;高效課堂;初中數學
提問是一種有助于學生進行思考的重要方法,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思想是從一問開始的。”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找出學生在一堂課中的問題所在,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關于如何提出合理、有價值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其特點和技巧。
一、 探究性提問的特點
所謂探究性提問是指那些激發和維持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積極進行發散思維的提問,眾多研究者發現:教師在提問中總是偏向于記憶型的問題,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總會一遍遍的對數學知識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理論公式進行提問,這樣重復記憶,很難提高學生的解題思維,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以探究性提問為主,探究性提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鼓勵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要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推動學生進行集體或獨立的探究活動。從形式上說,鼓勵性提問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針對某個學生,許多教師通常是選擇自主舉手的學生來回答問題,這樣雖然避免了強行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弊端,但是由于每次舉手回答的總是那幾個優秀學生,難免會使提問面過于狹窄,使其他學生得不到回答問題的機會,他們的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比如,教師在解題時可以叫個別學生上黑板寫解題步驟,剩下的學生要注意找出他們的問題并進行探討。通過這種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培養了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和興趣。
(二) 序列性
探究式教學中的提問不能隨意而為,這樣只能顯得雜亂無章,尤其是數學這樣邏輯性更強的學科,教師要經過精心設計,探究各階段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具有遞進式的、有層次性、有節奏的、前后銜接或逐步深化的。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緊緊圍繞某個主題,逐步深入地開始探究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注意問題的序列性。
(三) 提示性
所謂提示性是指教師所提的問題,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要能起到指導或引導的作用,給學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指引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探究,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提問時往往也是在提示學生。
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和方法
(一) 營造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對課堂氛圍關注較多,創造一個積極互動式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為教師的課堂問題奠定基礎。當代教師要學會保持與學生的平等關系,讓學生敢于提問,敢于回答問題,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認真對待學生的疑問,即使是很簡單的問題,教師也要重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引導他們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
(二) 合理設計問題
課堂提問時,教師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的問題難易適中,問題太過簡單會使學生輕視數學,并對數學失去興趣,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設置過于困難的問題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的提問既壓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又挫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性。設計的問題不僅要培養學生自己整合所學知識的能力,也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好習慣。教師在提問時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難度的問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出的問題難度就較高一些,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提出相對簡單的問題,這樣既可以使每位學生感覺到自己在課堂中的存在感,還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
(三) 提問要具有啟發性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提高課后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要重視自己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保證課堂提問的啟發性,通過提問的方式,為學生解決疑惑,達到引導學生思考的目的,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善于傾聽并及時引導,使學習的回答更完整準確。
(四) 提問時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也要注意時間分配,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提出并解決問題,在提出問題后也要注意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再讓學生作答。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決定課堂教學的進程,比如,一些簡單的記憶型知識點問題就可以進行的稍微快一點;對于一些重難點問題可以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通過回顧和應用的所學知識對問題做出解答。
(五) 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在發現學生回答錯誤后不給予正確引導,就以節省課堂時間為由匆忙讓回答錯誤的學生坐下,換其他學生。關于學生為什么會回答錯誤,如果教師在課堂中善于抓住這一問題,并就此問題展開探究,無疑比講十道、百道題目來鞏固知識要快得多,而這一點通常被很多教師忽視。特別是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時,即使回答錯誤,教師也要耐心聽完,并盡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就不會知難而退,有利于提高他們在面對問題時的獨立思考能力及解決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結語
總之,教師要充分考慮到課堂設置問題的合理性、期望得到的課堂效果、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時應該如何處理等。有效的提問是為了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富有挑戰性、勇于探索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靜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究性學習”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
[2]買買提江·玉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4(9).
[3]張素霞,張秀麗.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31).
[4]周功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2).
作者簡介:
謝金海,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將樂縣萬全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