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將數學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文將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相關途徑和策略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學科是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其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生活化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特征以及實用性價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率的全面提升。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利用生活知識導入數學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導入新課學習時主要采用的是“開門見山”的教學方式,直接進入主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往往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要加大對導入環節的重視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知識巧妙地運用到課堂導入環節,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狀況,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導入新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當學生大致了解后,再將生活情景剝離出來進入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當教師在向學生講述“十以內的加減法”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日常生活中購物情景作為課堂導入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雖然其沒有系統性地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其卻在耳聞目染、潛移默化中已經運用過這方面的數學知識。因此,在該生活情景中,教師可以扮演售貨員,由學生扮演顧客進行買賣,然后讓學生自行計算花了多少錢,應該找零多少。通過這樣的情景導入,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然后,教師就可以開始進入正式的教學。通過創設生活情景的方式導入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營造輕松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部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于數學學科存在著認識偏差,片面地認為數學沒有實際用處。因此,教師為了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觀念,可以考慮將實際問題有效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有關于圖形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生活中所常見的圖形一一列舉出來,比如桌子是長方形的、門是長方形的、車輪胎是圓形的等等,學生在掌握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后,能否計算教室的面積等。通過將實際問題與數學教學兩者緊密相結合,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同時也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當學生在學習完“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起到鞏固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引入“切蛋糕”的問題:如何將一個蛋糕分成相等的八份,有一位同學吃了三份,那么他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促使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
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對教學資源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
現階段,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已經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真正貫徹落實“數學知識用于生活”的相關理念,促進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時,應該緊密結合數學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積極引入生活案例,對于教學資源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擴展,將抽象的、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和生動化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通過引入生活案例,可以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進一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五、 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創設教學情境已經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謂情景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在充分的、全面的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情景,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點。這種情景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吸引學生。由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層次決定了他們對于新鮮事物保持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導致他們無法將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相結合。因此,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正確引導作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情景過程中,教師要保證這種情景是學生不曾感受過的,通過該情景能夠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自主思考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四則運算”這一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學校配置了一批桌椅,其中桌子有2張,椅子有5把,總共花費195元,且桌子的單價是椅子單價的4倍,請問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分別是多少?該生活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四則運算的知識進行計算并解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六、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菊萍.簡析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9):63.
[2]許鳳俠.探索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途徑與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18(10):45.
[3]孫秀.讓數學回歸生活——例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72.
作者簡介:
江文海,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