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是構成英語語言最基本的元素,又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在英語學習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普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教學實踐;教學反思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又與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通過對高中英語必修二Book 2 Unit
2的詞匯教學實踐課的反思,探索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及詞匯運用的效率。
一、
堅持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也是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自主學習的前提,更是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必要因素。
(一)
英英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與課堂導入息息相關。因此,在日常英語教學中,作者非常重視課堂導入的環節,到底什么形式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很好地切合課堂主題,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這一直是值得作者思考的一個問題。導入,教學流程的第一步,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問題的設置,內容的引入,形式的確定等等都應具有趣味性,關聯性以及可操作性。在Book 2 Unit 2 Vocabulary Study的授課過程中,除了與本單元話題sports相關的詞匯如:replace,responsibility,athlete,basis,take part in,stand for等之外,本節課的目標詞匯為compete,admit,deserve,charge,volunteer 五個重點詞匯。非目標詞匯中的重點詞匯以wordformation的形式作為預學案呈現給學生如:(1)responsibility n.——adj.(有責任的)????——adv.(負責任地)????(2)regular adj.——adv. ????——adj.(無規則的,無規律的)????旨在讓學生通過自我預習——自我查讀——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形式加深理解。導入部分則以guessing
game的形式展開,采取英英釋義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英語釋義猜測所給單詞,為Step 3 主體部分目標詞匯的學習做鋪墊,如:
1.
(1)To take part in a contest or a sports event.
(2)To fight for
the glory or something else.
(3)To try to be more successful or better
than somebody else who is trying to do the same job as you.
2.
(1)To allow to enter a place or a sports competition.
(2)To say that you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or illegal.
(3)To allow somebody to become a
member of a club,a school,or an organization.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詞匯猜測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課堂一開始就用英語解釋英語,學生猜測所給單詞,讓語言與思維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為主體部分的學習奠定基礎。但是五個目標詞匯均以猜測詞義的形式進行,有點單一,應該在guessing
game 這個環節設置多個猜詞活動,豐富活動類型。
(二) 創設語言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重要一環,是我們所謂的“地基”,是學生聽,說,讀,寫,譯英語能力提高的基礎。但是詞匯的學習又相對比較枯燥,若是單一地以講——練——聽寫的方式,會變得非常乏味,學生的記憶也就不深刻。情景教學法是通過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學生迅速從原有知識過渡到新的學習材料上來,從情景中分析——總結——生成語言材料,并進一步達到較好的語言輸出的目的。關于目標詞匯,給出不同的語篇,讓學生逐一認知——理解——分析——總結,最后再呈現在黑板上。以admit為例,給出admit的不同語境,有助于學生理解。
admit vt.
(1)The prisoner had admitted his guilty.
(2)She
admitted that she had made her team and fans disappointed.
(3)The boy
admitted reading my letter ahead of schedule.
(4)The student,Ai
Xuexi,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Peking University.
(5)I firmly hold that all students in our class will be admitted into ideal universities very
soon.
Step 3
整個環節均以語境的形式進行講解。通過創設情境,將復雜單調的詞匯化繁為簡,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象力,有效記憶單詞。此外,結合語境的學習方法,也教會學生通過上下文來了解一詞多義詞匯的不同用法,作者認為對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大有裨益。
(三) 開展多樣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首先以Step 2 中guessing game 為導入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有趣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而后在Step 3 中,開展group work 活動,在Step 4 中同樣以group work
以及interview的形式進行授課。讓學生進行兩次小組活動,并以sports為依托,模擬現實的interview的形式,進行現場的采訪秀節目。同時進行必要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詞匯。整節課共討論2次,這些活動既可豐富詞匯課堂,也可增加學習詞匯的樂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的能力,使課堂知識得到運用,從而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二、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新課改又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正如我們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學習,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本節課是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詞匯學習,并且本單元的話題就是
sports,很多詞匯是關于體育活動的,因而,在設計學案的時候就把單詞分為非重點詞匯和重點詞匯分類講解,給予學生充分地自我查找——自主預習的時間。
此外,培養學生自備—自讀—自問—自結的學習能力。(1)自備:要求全體學生自己查找有關教輔資料,完成學案的相關詞匯任務。(2)自讀:要求學生提前閱讀An
Interview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interview的相關步驟,為下一環節的interview打好基礎。(3)自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我查讀,自我發現,就詞匯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及時提問。(4)自結:引導學生按照詳案的結構,在語篇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并進行討論交流。
最后,采用taskbased任務型教學方法,分小組,分層次地布置教學任務。根據目標詞匯的數量,融合班級學生人數,重新劃分為五個大組,若干小組,one
group one word,規定教學任務。然后小組代表將本組目標詞匯的相關內容,總結到白板上,以便共同檢查和學習。
最后Step 4
這一環節的設置可以說是語言輸出的最高階段。教師創設“校運會”這個主題,貼近學生生活。給予一定的漢語句子、語篇作為背景素材,看似是類似于漢譯英的翻譯試題任務,但實則是以翻譯為支架,間接考查學生的詞匯運用情況。如:
1. 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 dialogue as an interview based on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2. Imagine one of you is the interviewer,and the other one is
Li Ming.
(1)李明負責下周學校舉行的校運會。
(2)他作為運動員參加這次運動會。
(3)他承諾一定為班級榮譽而拼搏。
(4)在業余時間,他積極到體育館參加訓練。
(5)他承認訓練很辛苦,很無聊,但是為班級爭光而拼搏是值得的。
此活動的設置要求學生基于漢語素材,進行interview表演。要求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就盡可能多地運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單詞,如:負責,舉辦,作為,參加,為……拼搏,體育館,承認,值得等,并力求做到自然流暢。
這個環節自己本著“基于語篇,學以致用和回歸課本,服務生活”的設計理念,力求做到用中學,學中用,用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生活。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且學生知識點總結得也非常到位。同時,通過小組討論,準備interview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了起來,呈現的都比較好,詞匯運用得也相對比較恰當,達到了詞匯復現的目的。但是,在進行知識點檢查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說得比較多,要是能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講解的話,雖然時間上會比較緊張,但效果估計會更好,自己會在日后的教學上會加以改善。在教師評價這部分,作者還需要多注意,對學生的指導比如,單詞發音,語音語調,言行舉止等方面都應該具體,才能切實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也是今后的教學中作者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
加強自我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
(一) 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作為一線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這是教師在三尺講臺“站穩腳”的前提,尤其是英語教師,一口地道的英語,優美清晰的語音語調,精彩絕妙的知識講解對下面聽課的學生和教師都會有強烈的吸引力。教態親切、自然、板書工整、美觀,言簡意賅,層次分明,而且能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基礎。
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活動,作者雖有進步,但是在板書,語音語調,教態等很多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日后的教學上,要堅持用英語授課,給學生創造英語學習環境。同時,還可以活化教學手段,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運用視頻,歌曲,錄音,猜測詞義,roleplay,詩歌等等,多給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 要回歸課本,透徹理解教材
一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除了必須具有方向性、科學性外,還必須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日常教學中,我們一線教師要在正確和透徹理解教材基礎上,回歸課本,備好教學對象,認清教學實際。在備學生、備學情的基礎上,以教材為基石,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展開各種教學活動,設計層次清晰的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有序而富有邏輯性,各環節之間也能自然、流暢地銜接。
本節詞匯課的教學設計,作者認為還是比較符合教學目標的,學案的設計也相對比較規范,可操作性比較強,基本達到了詞匯課的教學目標。但是,活動的設計方面還有待改善,比如,最后的語言輸出部分,可以設置成與體育運動有關的寫作練習,或者可以設置如下方式:
你校李明剛參加完校運會,你作為校報記者,就校運會的相關事宜,請李明談談校運會的感想。
Requirements:
1. Use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as many as possible.
2. 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n interview within 5 minutes.
這樣設置活動相比較而言會更有利于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沒有背景材料的限制,再結合本單元的詞匯,學生思維得到解放,具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語言的輸出會更好,這也是今后教學中值得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總之,教學相長是個永恒不變的真理。教學就是個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要積極不斷地進行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其精華加以運用,并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活動。多聽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與新課改共同成長,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作者簡介:
趙俊霞,山西省臨汾市,山西省臨汾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