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物理教學的模式和理念已經不再適應高中物理課改新趨勢,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物理課堂教學集中體現在如何解題上,非常重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經常被物理教師忽視,這與高中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背道而馳,也不符合新課改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目標,所以研究性學習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逐步被教師重視起來,研究性學習也是未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發展的基本方向。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物理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教育部新修訂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在普通高級中學的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這是我國中學階段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獲取主要的學習經驗,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掌握全面的科學實踐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進取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方向。
一、 物理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
現代教育主義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與交流的動態過程,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既是課堂上主動求知的主體,也是課堂上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教學的設計者,引導者和組織者,與學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高中物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進行總體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合理規劃,將普遍的《教學設計原理》運用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過程當中,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教學環節中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主干知識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細致的安排。
1.
從三維目標來設計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新頒發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主要落實在三個維度上,在三個維度的落實上進一步提出了高中物理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教師應該注意到在課堂教學中,這三個維度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具體的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三個維度來構成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活動。比如在講《自由落體》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提出具體的實驗步驟,然后讓學生根據具體的實驗來驗證自己對自由落體運動過程的猜想,不斷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教育教學中就是要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通過自學的方式獲得物理學的知識、探究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獲得具體的學習效果。在學習中不僅實現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習效率提升。
2.
在教育教學中提倡研究性學習,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質量,關注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中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學習能力也會相應提高。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對研究學習的特點和目標任務有了基本的掌握,對研究性學習有了基本的認識,也具備了基本的研究學習能力,對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因為關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質量和學習品質,加強對科學研究和科學探索的認識,提高科學就是科學探索能力。高中物理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問題設置和情境的創造,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認真地觀察和仔細體驗之后,對所研究的對象有所發現,有所聯想,萌發出相關的問題和科學認識;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創設一些任務,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運用科學思維進行任務探究,在研究中提煉出科學問題。
3.
在物理教學研究性學習中,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盡可能的貼近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果學生細致觀察,會發現在學校和家庭還有社會中都存在大量的物理問題,比如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家用電器原理,交通工具中安裝新型裝置的物理原理,新型網絡通信工具中的物理原理等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現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素材,合理地應用于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將生活中的廢品循環利用,讓這些生活用品成為物理教學的基本教學素材,同時,教師要因地制宜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比如車站上的物理問題,超市的物理問題等等,只有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教學密切結合,才能增加學生對物理課堂的親和感,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生活與學習相互作用,才能做好立德樹人的基本教學目標。
4.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高中物理實驗,在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實驗是學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實驗的作用不僅是為了學生獲取基本的信息,應該讓學生明確物理知識的基本掌握是在物理實驗相關原理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對實驗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才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二、 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學設計原則
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性學習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需要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清楚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和因素。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這樣四個關鍵因素,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是教師想讓學生在這節物理課上獲得什么知識體驗,或者達到什么教學效果;第二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清楚一節物理教學內容的主要對象是誰?教學內容實施的載體是誰?第三就是基本的教學過程,一節物理教學一定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目標才能實現,那么這節課想要達到的目標需要什么手段或者方法才能實現;最后就是如何完成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科學的教學評價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決定著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這四個因素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缺一不可,只有將這四個因素落實,才能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潘燕.談思維導圖在中學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的運用[J].創新人才教育,2017(1).
[2]胡建良.研究性學習綜述[J].文教資料,2013(34).
[3]董有爾,郜江瑞,王彥華,解光亮.四種教學模式連動,全過程開展研究性物理實驗教學[J].實驗技術管理,2012(5).
[4]朱立峰.研究性學習與探究式教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6).
作者簡介:
李海峰,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