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對課文進行閱讀學習的第一步,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此,本文在研究中以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為核心,明確有效朗讀的含義,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朗讀技巧;有效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加大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了解有效朗讀的含義,深入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性朗讀教學策略,構建完善的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體系,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有效朗讀的含義分析
有效教學的根本就在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充分發揮出來,二者是否進行融合,是否圍繞學生發展為核心。而有效朗讀教學就是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在民主而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思考和表達,培養學生朗讀技巧的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此基礎上,判斷學生是否進行有效的朗讀,就看學生在固定時間內的朗讀水平是否提高,并切忌急功近利和囫圇吞棗式閱讀,朗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也是長期堅持下的結果。
二、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主要是教師通過適當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并靈活運用,繼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語言知識、語言能力、思維發展以及情感態度,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就當前而言,朗讀不受教師和學生所重視,課堂教學實踐中,朗讀成為教學中的過渡環節,學生大聲朗讀后,對本文中的詞句進行翻譯,分析語句含義。在這一過程中,朗讀過程成為機械式學習過程,學生被動接受語文知識,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與培養。同時,在被動式教學中,學生尚未體會到朗讀的快樂,大多數學生對朗讀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式
(一) 加強朗讀指導,豐富朗讀技巧
在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朗讀技巧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熟練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效率,達到有效朗讀的目的。第一,初讀。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初次朗讀,形成對文本整體感知,讓學生找出文本中的重點詞句,了解課文大體內容。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必須發音準確,理解詞語含義,以此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有利于對文章脈絡的掌握和理解。第二,再讀。初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朗讀,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和剖析,大膽質疑文章內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適當提供解決思路,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通過思考和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便于學生找到適合的朗讀方法,體會朗讀的樂趣,明確文章層次與結構,掌握各個部分的作用,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第三,品讀。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品讀,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和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賞析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形成直觀感悟,運用到之后的寫作和創作中,達到朗讀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 結合文本類型,開展針對性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本類型實施針對性教學,針對詩歌類文本而言,以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為核心,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停頓。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靜夜思》教學設計中,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跟讀,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并從文章情感入手,體會作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讀出情感。針對議論說明類文本而言,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開發學生智力,在朗讀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并體會語言特色與語言魅力,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活化石》一文的教學設計中,本文常識性較強,是學生感興趣的科普文章,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學生的朗讀和思考,激發朗讀興趣,先讓初讀課文,找準字音,再細讀文章,讓學生掌握疊詞的使用方法,感受疊詞帶來的語言表達作用,了解古生物知識,形成珍稀生物的保護意識。
(三) 制定朗讀目標,提高教學層次
在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制定朗讀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朗讀和思考,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事實上,朗讀教學目標要具備層次性,基于合理范圍內制定,針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朗讀教學目標,以此為標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實施針對性朗讀教學。針對基礎深厚的學生,教師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書,加強朗讀力度;而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則以熟練課本內容為主,實施因材施教,發揮出朗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中,課文中有大量的陳述句和反問句,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和對話中的標點符號,從中體會人物的處境和思想感情,并啟發學生給人物對話加提示語,通過加提示語進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同時,教師要加強范讀,老師的范讀也是一種指導,而且是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但范讀要選擇好時機,一般不要在學生讀課文前范讀,這樣做,告訴的成分太多。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明確當前朗讀教學中的不足,加強朗讀指導,豐富朗讀技巧,結合文本類型,開展針對性教學,制定朗讀目標,提高教學層次,以達到朗讀教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香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12):127.
[2]郭占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華夏教師,2018(4):78.
[3]李耀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3):116-117.
作者簡介:
柴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丁家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