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娟 蒙俊健
【摘 要】本文論述信息化環境下“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任務驅動型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兆歐表的使用”教學為例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學情等進行分析,提出要以混合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將信息化資源與教學過程相融合,從課前探究、課中導學、課后拓展等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設計,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 信息化教學 任務驅動 教學設計 兆歐表 電氣設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B-0081-02
教學設計是教師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資料和教學活動的具體計劃的系統化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理論科學安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確定解決教學問題的教學策略。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中職學校電類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其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后續課程學習和畢業后從事電工、維修電工等相關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學習已成為新的學習模式,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在不斷加強與深化,筆者嘗試以混合式學習為基礎,應用任務驅動型一體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將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兆歐表的使用”教學內容為例,探討信息化環境下“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任務驅動型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兆歐表是電力、通信、機電安裝和維修以及利用電力作為工業動力或能源的工業企業部門常用而必不可少的電工儀表,在電氣安裝、檢修和試驗中應用十分廣泛。“兆歐表的使用”是電工上崗考核中應知應會目標中的重點內容,掌握兆歐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確測量絕緣電阻是電工相關專業的一項基本技能。
(二)教學目標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在課程中的作用以及崗位能力要求,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兆歐表的結構,掌握兆歐表的用途、選用條件、使用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2)能力目標:能正確選用兆歐表和檢查兆歐表的好壞,能安全、正確使用兆歐表測量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并判斷其絕緣電阻是否符合要求。(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安全規范操作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養成細心、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安全文明生產的職業習慣。
(三)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是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分析和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關鍵。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確立本次課的教學重點,一是判斷兆歐表的好壞,二是使用兆歐表測量電氣設備絕緣電阻的方法。根據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教學難點為兆歐表的接線方法和使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時正確讀數。
(四)學情分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設計需要以學情為依據。本課程的學習對象是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次課之前,學生已經對電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了萬用表的使用和三相異步電動機、變壓器等內容,已基本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變壓器的結構特點,能用萬用表歐姆擋測量電阻,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電工儀表操作能力。但由于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故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動畫、視頻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降低學習難度,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拓展學生的技能。
二、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程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以任務驅動為教學主線,輔以提問、講授、啟發式、演示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以混合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將學習項目分解為由淺入深、彼此關聯的教學環節和子任務,將學習項目的各知識點穿插在各教學環節和子任務中,讓課本知識為項目服務,降低學習難度,克服中職學生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注意力不夠的缺點。
隨著清華網絡教學平臺、藍墨云班課平臺、微信群、QQ 群等學習交流平臺的出現,以及微課、教學視頻、動畫、仿真軟件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綜合應用,理論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變得形象、生動、易學易懂,極大地突破教學困境。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開發由微課、演示動畫、教學視頻、任務書等組成的教學資源,運用混合學習的理念,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和課前探究。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教師課前準備好介紹兆歐表類型、基本結構、用途、選用條件的微課,兆歐表使用前檢查演示動畫,絕緣電阻測量方法的教學視頻,以及演示動畫、電氣絕緣損壞發生火災的視頻資料、任務書等教學資源,并在開課前三天上傳至班級 QQ 學習平臺。學生下載查閱教師上傳的微課、教學視頻、動畫等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課前探究,師生可以在學習平臺上討論、答疑,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兆歐表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方法。
(二)課中導學。課程教學在電機與變壓器實訓室進行,實訓室有 ZC一7 型兆歐表(25 臺)、萬用表(學生工具包自帶)、單相照明變壓器(25 臺)、三相異步電動機(15 臺),每個學習小組由 2 名學生組成,2 個小組組成一個大組。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體現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特點,各教學環節如下。
1.引入新課(5 分鐘)
一是播放電氣絕緣損壞發生火災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引起火災的原因;二是通過提出問題:如何檢測和判斷長期使用的電氣設備有無絕緣損壞、短路或漏電現象?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入新課;三是發放學習任務書,讓學生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帶著任務進行學習。
2.任務實施
任務一:認識兆歐表(15 分鐘)
教師展示兆歐表實物,讓學生詳細觀察實訓桌上擺放的兆歐表,提問兆歐表的結構特點、應用場合和主要用途及選用原則,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后通過兆歐表教學課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兆歐表的結構、用途及選用條件,學生完成任務書中相關的填空題。通過刺激回憶、實物展示講解、引導總結和書寫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兆歐表的基礎知識,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兆歐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任務二:檢查兆歐表(15 分鐘)
提問學生兆歐表使用前應怎樣檢查其好壞,抽查學生完成課前學習情況。播放兆歐表使用前檢查演示動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兆歐表檢查的操作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請一組同學到講臺演示和講解兆歐表開路試驗與短路試驗的操作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操作,師生對演示操作進行點評和總結,然后學生分組完成兆歐表使用前檢查操作和完成任務書的填空題,教師巡回檢查指導及時點評總結。通過回想、動畫演示、操作示范及學生獨立實際操作,增強理解和記憶,讓學生熟記操作步驟和操作要領,獨立檢查兆歐表是否完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安全規范操作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
任務三:測量絕緣電阻(40 分鐘)
(1)測量單相照明變壓器的絕緣電阻,判斷其質量好壞。播放單相照明變壓器一、二次繞組之間和一、二次繞組與地之間絕緣電阻測量的演示動畫,引導學生觀察絕緣電阻的測量的接線方法、操作要領、讀數方法及注意事項,講解絕緣電阻合格標準。請一組同學到講臺演示和講述單相照明變壓器絕緣電阻測量的接線方法與測量方法,師生對演示操作進行糾錯、點評和總結。
學生分組進行操作練習,一是用萬用表分別測量單相照明變壓器一次繞組和二次繞組的電阻;二是用兆歐表分別測量單相照明變壓器一、二次繞組之間和一、二次繞組與地之間的絕緣電阻,并將測量結果填寫到任務書相應的表格中;三是根據測量結果判斷變壓器的好壞,教師巡回檢查指導及時點評總結。
(2)測量電動機的絕緣電阻,判斷其絕緣電阻是否合格。播放電動機相與相之間、相與地之間絕緣電阻測量的教學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絕緣電阻測量的接線方法、操作要領、讀數方法及注意事項,講解絕緣電阻合格要求。分別請一組同學到講臺演示和講述電動機絕緣電阻測量的接線方法與測量方法,師生對演示操作進行糾錯、點評和總結。
學生分組進行操作練習,一是用萬用表分別測量電動機三相繞組的電阻;二是用兆歐表分別測量三相繞組相與相之間、相與地之間絕緣電阻,并將測量結果填寫到任務書相應的表格中;三是根據測量結果判斷電動機的好壞,教師巡回檢查指導及時點評總結。
通過“視頻動畫演示—實操展示、講解—實際操作”三個漸進環節,學生按照操作規范探索鞏固,掌握單相照明變壓器的絕緣電阻和電動機的絕緣電阻的測量方法,根據檢測結果判斷設備是否合格,實現知識遷移和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質。
3.鞏固總結(15 分鐘)
分別抽查兩組同學到講臺上演示單相照明變壓器的絕緣電阻和電動機的絕緣電阻測量方法,師生共同對單相照明變壓器的絕緣電阻和電動機的絕緣電阻測量方法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隨機檢查了解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對存在問題進一步分析,強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三)課后拓展。課后拓展是知識鞏固和課堂學習的延伸。根據課堂教學和教學內容,在課后為學生設置開放性的作業,一是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的思考與練習題,二是請學生通過網絡查詢:為什么不能用萬用表歐姆擋測量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后拓展學習,鞏固新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更新換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中職學校的教學需求,信息化教學已成為中職學校教學發展的趨勢。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課程教學設計,促進中職學校課程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各自的優勢,是提高中職學校課程信息化教學水平、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蕭 峰,姜忠喆.怎樣設計教學情境[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2:2
[2]王 勇.翻轉課堂的理論與實踐——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55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