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振裕
摘要:人口文化建設對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幾十年來,我國人口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新形勢下,人口文化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利用多種載體擴大人口文化傳播,豐富人口文化建設內容,完善各項保障措施,推進社區和家庭的人口文化建設。
關鍵詞:人口文化;作用;建設途徑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170-02
人口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在新形勢下,人口文化建設必須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人口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國情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上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工作在全國城鄉全面開展起來。在90年代前,雖沒有明確提出人口文化的概念,但已經出現建設新型人口文化的要求,并在具體計劃生育工作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過程,也是在倡導、傳播和建設一種新型人口文化,特別是計劃生育“三為主”方針的提出,把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有力地推進了人口文化,尤其是生育文化的發展。
1993年,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成立,正式提出“人口文化”概念,致力于“在更高層次上從人們的道德觀念、心理、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文明強度上解決人口問題”。1998年,國家計生委等多個部門共同發起“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以宣傳新型婚育觀念為主的人口文化建設在全國啟動。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倡導,人口文化建設取得很大進展,有力地轉變了廣大群眾的婚育觀念,初步形成了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人口文化氛圍。我國計劃生育工作巨大成就的取得,人口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形勢發生了重大轉折性變化。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人口結構性問題突出,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家庭規模趨向小型化等。這些變化對我國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挑戰,人口問題愈益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黨和國家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口發展的轉折性變化,作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戰略決策,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和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翻開了人口和計劃生育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人口是關系到民族、國家發展的大事,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對于我國人口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既要依靠國家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又要充分發揮人口文化的導向和教育作用。在新形勢下,人口文化建設仍然大有可為,對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面對人口計生工作形勢和任務的重大轉變,必須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與時俱進,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推進人口文化建設,引導廣大群眾樹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人口觀念,滿足新形勢下廣大群眾對人口文化的需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我國人口文化建設的現狀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與推進的過程,是一場移風易俗的群眾性人口文化建設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開展宣傳,向大眾傳播人口文化知識和觀念,構建人口文化傳播輿論氛圍。在鄉村街道設置宣傳牌、宣傳欄,建設人口學校、人口文化大院等人口文化陣地,營造人口文化社會傳播環境。發揮國策宣傳隊等群眾性文藝團體作用,運用多種文藝形式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新型人口文化傳播。組織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等宣傳活動,利用7.11世界人口日等進行集中宣傳,助推新型人口文化建設。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人口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型人口文化得到廣泛傳播,群眾傳統人口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文明進步的新型人口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同時,我國人口文化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傳播方面還面臨很大困境,制約了人口文化建設的步伐。一是對人口文化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領導干部對人口文化建設缺乏深刻認識,認為人口文化建設務虛不務實,發揮作用的時效比較長,短期作用不明顯。尤其是實施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以來,在新的形勢下,有人認為生育政策調整就是放松對人口的管理,人口文化建設并非是必要性工作。二是人口文化建設基礎不牢固。人口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引導能力不強,群眾參與度低;人口文化陣地建設發展不平衡,并且重建設輕管理,利用效率不高;人口文化與當地民風、習俗等結合得不夠緊密,群眾認可度不高等。三是人口文化建設保障不健全。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緊密,在陣地共建、活動開展方面協作不夠;人口文化建設投入不足,影響人口文化活動的開展;人口文化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等。
三、新形勢下推進人口文化建設的途徑
面對時代發展和人口形勢的變化,人口文化建設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進行新探索、實現新發展,豐富人口文化建設內涵,拓展人口文化建設途徑,在更廣闊的空間有所作為,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多樣化的人口文化需求,提升人口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一是利用多種載體,擴大人口文化的傳播。
人口文化能為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就要借助各類載體、通過多種方式方法進行廣泛的傳播。在新形勢下,要優化人口文化戶外宣傳環境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場所布設人口文化宣傳牌、宣傳欄等,形成具有人口特色的文化景觀,使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人口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人口文化陣地建設要注重與公共衛生服務相結合,發揮人口健康大院、人口健康文化廣場及基層衛生機構的作用,增強人口文化對群眾的吸引力,提高群眾對人口文化的接受程度。深化人口文化輿論建設,優化整合在各種新聞媒體開設的專題欄目,通過人口與健康、健康促進等專欄,積極進行宣傳和引導,向廣大群眾傳播有關人口發展方面的政策法規信息和健康科普知識,不斷拓寬人口文化輿論輻射范圍,推動人口文化的廣泛傳播。
二是與時代發展同步,豐富拓展人口文化建設內容。
在新形勢下,多年來人口文化建設所傳播內容有些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需按照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原來人口文化建設內容進行調整,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其內容進行揚棄、更新、拓展。積極拓寬新形勢下人口文化建設范圍,豐富人口文化建設的新內容,涵蓋性別文化、婚姻文化、家庭文化、生育文化、養育文化、養老文化等各個領域,并在加強和深化上下功夫,加大倡導和傳播力度。如,人口文化建設要逐漸覆蓋人的生命周期全過程,提高廣大群眾健康水平。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快和程度的加深,老年文化的需要持續增長,要強化養老、孝老、敬老等老年文化建設。
三是完善保障措施,為人口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人口文化建設離不開社會的大力支持,要完善各項保障措施,積極推進人口文化的發展。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繼續把人口文化建設作為新形勢下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與各項社會建設事業相結合,把人口文化建設融入到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中,聯手共建,收到多贏互利的社會效果。保障對人口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在公共財政預算中列支一定的資金,并隨著經濟發展而有所增長。對人口文化隊伍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口文化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
四是增強實效性,大力推進社區和家庭人口文化建設。
在新形勢下提高人口文化的影響力和實效性,就要將人口文化建設落實到基層,依托社區營造人口文化氛圍,著力推進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結合社區建設與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把人口文化融入到社區建設之中,增加人口文化的內容因素,營造良好的社區人口文化氛圍。立足社區實際和居民生活,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人口文化活動,根據社區不同情況而又有不同的側重點,把人口文化傳播與娛樂活動、健康科普等結合起來,使人口文化融入到社區文化、家庭文化之中,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提升家庭發展能力,促進家庭的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