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杰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情感設計在創意產業發揮著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本土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民族情操的融入、民族文化精神觀念的注入。當前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體現人們的生活中,合理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有利于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商業價值。因此,本文就傳統文化情感設計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作用展開研究,促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更好地應用于文化創意產業中,促進文化產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情感化;文化產業;作用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165-02
一、引言
新世紀的中國商業文化產品設計與民族精神和傳統特色密不可分。中華文明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積淀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人格情感,對當代文化創意產業有著很大的影響。文化產品設計脫離不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大氣候,也脫離不了民族情感與傳統精神的歷史土壤。因此,本文將對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產業的融合進行研究,試圖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議。
二、本土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
(一)本土傳統文化能夠扣人心弦
反映中國本土傳統文化比較能夠扣人心弦,也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現在的用戶和設計師越來越意識到在當代社會語境中使用本土傳統文化資源的價值,并在文化創意產品中植入傳統文化的基因。尤其是在當今中國快速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傳統的記憶和情感日漸模糊與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信念的貧瘠、慌亂和迷失,人們普遍在物質的包圍中產生了生存焦慮感和身份漂浮感。在設計語言中呈現歷史與懷舊的傳統元素,可以營造出一種文化上的歸屬感和心靈上的慰藉感,滿足人們對鄉土情懷和文化尋根的精神需求。當然,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絕不是指生搬硬套、簡單片面地對傳統文化頂禮膜拜和盲目崇尚。
(二)傳統文化是各種文化傳承積累的文明成果
傳統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人文氛圍的基礎上,由扎根本土、世代傳承的各種文化經過歲月沉淀積累的文明成果。中國傳統文化的造型特征和象征寓意來自于所蘊含的美學觀念和哲學思想。民間藝術的粗獷和樸實,宗教藝術的精美和神圣,文人藝術的清趣和高雅,都表現出中華民族得天獨厚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傳承和發揚本土文化和傳統藝術,在文化設計中促成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在后工業社會都市林立、消費文化發達的今天尤為重要。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根植于現實地域文化和鄉土民間文化,進行民族意識、民間特色和歷史精簡的重新發掘,尋求與消費者感情交流的共鳴點,也是當代設計弘揚、傳承、融合和創新本土文化的使命和責任。設計師通過對現代設計的理解將中國傳統符號元素轉化成一種現代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解構和結構來構筑新的圖式體系,這是一種再創造的文化自覺。
(三)傳統文化反映出民族共同的思維方式
傳統文化藝術符號反映著民族共同的思維方式,成為激發當代設計師靈感的火花,也使設計作品能夠更有效地傳情達意。不少設計作品中采用民族審美元素進行移花接木、符號拼貼的創意構思。而富有吉祥寓意的傳統裝飾,可以增加受眾接受信息的廣度和持久度。
例如,濟南皮影文化,鮮明地展示具有濃郁特色的民俗、風情、人物、器皿、建筑和服飾等圖形樣式,或巧妙地運用吉祥紋樣、刺繡、剪紙、樂器和皮影等傳統符號,都能使設計作品富有雋永的文化意味,散發出古典的氣質。
三、民族情操的融入
(一)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眷戀成為一種時尚
追求中國特色在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眷戀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訴求點,并由于沖擊力和明顯識別性而進一步發展成為典型的時代風格。傳統符號能夠傳達出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意味,也成為工業品民族化的時尚標志。“民族風”、“民族情”和“中國心”作為增強中國消費者的凝聚力和認同感的設計風潮,激發了人們的民族情結和愛國熱情,在塑造民族品牌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民族情感一旦得到激活可以煥發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像長虹電器的“長虹,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中華牙膏的“四十年風雨歷程,中華永在我心中”;山東本土企業海爾集團的“海爾,中國造”:這些充滿震撼力的宣傳口號以豪邁而自信的語言,反映出中國民族品牌的滿腔報國熱忱,突顯了企業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設計力圖激發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把命運與祖國緊密相連的憂患意識,呼喚起人們關心民族工業發展的文化自覺,號召廣大消費者使用國貨。立足民族情感的文化情感設計,可以使人們通過消費選擇對企業產生認同,表達出企業的文化價值和社會責任。
(二)傳統文化體現中國風格
當代文化產品設計十分重視將民族文化的創意理念和創意思路融進設計元素之中,不但使設計風格具有了強烈的美感效果,而且使文化作品有了更為深刻的文化品格意蘊。當然,審視中國當下的民族品牌,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品牌附加價值還遠低于國際同類品牌,在這一點上還需要進行長足的努力。而且“民族風”、“民族情”和“中國心”反映了處在全球化與地方化博弈中的民族文化復興意識,其中包含著復雜的商業利益、功利驅逐、政治需求、歷史思考和時空觀念。既蘊含著商機,也是企業品牌戰略的一種手段;既是極具潛力的賣點,也是被消費化的中國風格。
(三)展現社會關懷和人文精神
中國社會轉型變化時期中的許多社會問題都是由于道德原則、價值觀念不能與社會現實相適應而產生的。設計中常常出現社會公益的思想內容,倡導人們為社會公眾事業作貢獻,在某種意義上促進了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許多文化創意的創作構思都含有哲學意味,用生動形象或寓意文案傳達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讓受眾認知和感受商品的獨特人文內涵。當代創意設計也被用來發揮“正能量”的傳播引導特質,這對調節文化失衡、縮減社會差距、增進社會的良性運行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傳播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尊老愛幼的社會公德、慈善捐助的社會責任等道德價值觀:關注人的生存狀態、人性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生的意義:提倡人們主動地參與社會溝通;強調規范公眾的道德、理念和行為等。
四、民族文化精神觀念的注入
(一)能夠反映出更為深刻的文化意蘊
當代創意設計十分重視將民族文化的理念和思路融進創意之中,不但使作品表現出強烈的風格美感,而且還傳達出更為深刻的文化意蘊。民族文化精神的注入使一些設計作品具有了內涵和靈魂,讓沒有生命的商品升華為一種有靈性的文化載體。儒家思想強調以“中庸之道”修養理想人生,尊崇社會道德的人格覺醒道家思想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佛家思想宣教頓悟人生,超脫虛幻塵世的痛苦、快樂和執迷。中國人的思考和感悟是一種神秘性的、經驗式的直覺把握,體現了整體性、形象性、朦朧性和概括性的思維方式。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和兩千多年的“儒道釋”傳統,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道德倫理和文化心態,這些也成為設計博大精深的文化觀念資源寶庫。
(二)獨特的文化意蘊激發設計師創意構思
設計師從民族文化中挖掘出獨特的意蘊進行創意構思,使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觀念貫穿于主題,把深厚的情義灌注于商品,來反映作品的內涵和意境。這些作品與中華民族的審美習慣、生活情趣相貼切,也和文化消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富含民族文化底蘊和傳統文化元素的商業廣告設計也容易被人們記憶得更持久。
例如:平安保險的著名電視廣告《地名篇》正是用“平安”作為基本的文化訴求點,打造“中國平安,平安中國”的核心傳播概念。制作團隊拍攝了青海平安縣、北京平安大道、廣西平安鄉、東北平安屯和上海平安里的美好風光,來傳達祖國各地人們對平安的向往;設計師用平安中國結、平安祈福剪紙和孩子們書寫的毛筆字平安等鏡頭來象征傳統文化;用年輕父母平安生子的喜悅和老年人金婚平安的幸福等情節來暗示普通中國人的平安生活理想;在一種悠長的韻味中,閃現出平安公司戶外廣告的畫面,充滿笑容的98歲老人說“一輩子只有平安好”,整個廣告片營造出一種令人深切感動的人性情感和文化思考,最后一語雙關地出現“中國平安、平安中國”的平安保險公司標志,達到品牌理念精神的升華。
(三)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激發設計師藝術創意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習俗都具有各自特點,從各個側面反映出多元化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設計師需要在了解社會差異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社會制度、傳統習俗、宗教信仰以及自然環境等方面,創作出具有本土特色、鮮明文化及具有地域歷史性文化創意作品。考慮到結合各地的風土人情、價值取向、審美需求以及文化習俗等,可以使設計作品和目標市場的人文環境相匹配,以達到更有效的商業信息傳播和消費者共鳴。這需要設計師進行審慎的文化思考和巧妙的藝術創意。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中國所處的是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世界,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和新觀念不斷涌現。在西方強勢文化滲透的今天,各種設計思潮、流派、方法和產品也大量涌入中國,使本土文化遭受到強烈的沖擊。那么,從文化立意的角度重新審視中國傳統,處理好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功能與審美的關系,就需要深入領悟本土文化藝術的精髓,借鑒西方的設計方法和成功經驗,把本土元素融入現代文明而進行再組合、再改造和再提煉:既延續本土傳統文脈,也加入時代創新元素;既和國際接軌,又挖掘地方特色:使文化創意作品充滿中國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