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鹿
摘 ?要:高職教育在學制壓縮時期,數學由于內容陳舊、學生素質下降、考核方式呆板等原因而面臨被一再削減甚至取消的境地,只有明確現狀,根據自身特點圍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斷改革和實踐探索,才能重新體現出數學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數學教學 ?高職 ?專業結合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b)-0111-03
高等數學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內容,是個人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在現有高職教育的大多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工具課,對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和整體素質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據筆者在相關院校調查,本應為學生能力培養重點科目的數學被許多高職院校一再削減課時甚至在多個專業面臨取消的風險,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數學這種尷尬的現狀?怎樣才能讓數學教學走出困境,重新發揮應有的育人功能?筆者從實踐的角度對此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 ?高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原因分析
1.1 數學課程沒有體現高職院校的“職業”特色,教學內容沒有完全適應“必需、夠用”的原則
由于教育觀念上存在錯位和偏差,過去許多學校和教師把高等職業教育當成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的同時,只認識到二者的共同之處,而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認識不夠,因而習慣于過去的普通高校思維定式,造成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課程內容相對陳舊。教材多是編寫得結構嚴謹,偏重學科體系邏輯性,忽視概念產生的實際背景和方法的實際應用,特別是忽視與專業的整合,割裂了數學理論、數學方法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不注意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造成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差,出現學無所用的情況。而隨著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數學課程走向另一個極端,完全強調數學的“工具性”,教材幾乎成了“案例說明書”,只教授專業課用到的數學知識,推理、證明一概略去,全部是公式配例子。此外,現有的教材多注重統一性,不考慮高職院校學生有直接就業、??粕究?、參加研究生考試等不同需求,規定各專業統一目標、統一內容、統一考核標準,這必然造成各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無法被滿足,這與西方發達國家幾乎一個專業一種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伴隨著數學課時的不斷減少,這種不加區別的做法帶來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不愛閱讀數學教材,對學習數學喪失興趣和信心。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實際數學學習效果與高職數學教育目的相脫節,最終影響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
1.2 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對當前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差
目前,高職院校的招生來源比較多,有參加高考的三年制高職生,有各院校單獨招考的學生,有初中直升的五年一體化學生,還有對口入學的中職生等,但整體而言生源質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知識基礎差異大,這影響了高職階段理論課的學習。對于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往往對數學學習有畏懼感,加之在高職院校中數學反而成了次要的基礎課程,學生就更不重視數學學習,由此導致數學學習的興趣下降。而從調查和訪談的結果來看,如今的高職數學教學仍然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為主,沒有靈活利用課外時間開設選修課或使用網絡教學、現場實踐等形式,同時缺少現代化和專業化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沒有明顯改變,限于課時和教學任務的安排,教師多只能滔滔不絕地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缺乏師生良性互動,學生難以感受數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而統一的授課方法和內容也沒有過多考慮到不同層次、不同出路學生的實際情況,無法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由于數學課教師多屬于公共課系部,和學生的溝通渠道并不順暢,更加劇了這一矛盾,這嚴重制約了數學教育所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此外,現有的高職數學考核方式仍然以閉卷考試為主,試題內容多取材于教材中的習題或例題,缺乏實用性和創造性,這也促使學生滿足于對一般公式定理和計算技巧的掌握,對真正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偏離了高職數學教育的目的。
1.3 高職院校數學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沒有體現高職教育的要求,缺乏專業發展環境
通過訪談調查,筆者發現高職院校數學教師隊伍的結構比較合理,年齡在30~45歲的教師占多數,男女比例適當,教師的學歷普遍較高。但多數教師畢業于綜合類大學,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比較欠缺,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較單一,講授式仍占較大比重;所授教學內容實踐性不夠,數學的理論和專業整合方面較差,與學生專業和職業需求沒有實現銜接;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不夠,特別是數學建模能力欠缺;現代信息技術缺乏,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不夠,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不足;學術科研專注于本專業,參與課題、項目研究較少,欠缺與專業應用接軌的項目,對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少,對數學與其他專業的整合意識差,學術研究協作能力不強,缺乏能力突出的學科帶頭人,沒有體現高職院校應有的科研特色;數學教師的培訓學習較少,缺乏對外溝通交流,知識更新較慢。從外部環境來看,由于高職院校的資源相對較少,數學課程相對受重視程度低,各校普遍對數學課程的建設投入不足,數學教學在軟硬件的環境上都比較落后。比如在平時教學多媒體教室的安排上的限制、數學實驗室建設上的滯后等。從整個大環境來看,高職數學教師的培訓政策及實踐也沒有充分地展開。
2 ?對克服數學面臨困境的思考
當前高職數學教育正處于轉折時期,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要想擺脫困境,重新樹立數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圍繞培養目標,從多方入手探索和實踐,加大改革力度,發揮數學應有的作用。
2.1 重視數學與專業的結合,加強知識的現代化
高職教育是培養第一線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是其核心內容。高職數學課程應定位于為專業課程教學服務,不能以學科自身的特點去追求課程的系統性、完整性,數學課程內容要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這就要求數學知識盡可能在各專業、生活實際中體現應用,突出數學工具的運用,在教學內容中要有一定數量的應用實例。以必需夠用為取材原則,深入各專業實際調研,及時了解專業應用上的最新資料,盡可能選取專業案例展現數學應用,為后繼專業課程鋪路搭橋。此外,由于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高等教育的教學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程體系要充分應用現代化技術,享受現代科學的成果。由于計算機技術的介入,人們學習數學和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人們可以將所研究的問題轉換為數學模型,進一步轉換成計算機能運算的形式,由計算機高速進行復雜的計算和證明,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并能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和修正,這將進一步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增大數學的實用價值。因此,熟練應用數學軟件進行計算是將來學習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2.2 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同時兼顧必要的理論性
高職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數學應用能力,盡可能用幾何直觀、經濟背景、物理意義等來揭示和展示概念知識內容的內涵和意義,適當減弱或避開復雜的理論、證明及計算,使之符合高職學生的現狀和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需求,數學教師應自覺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形成常態化的溝通渠道。在對專業中所應用的數學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打破原有的數學知識體系,對所授課程內容重新設計整合,構建適合相應專業需求的數學課程框架。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時內掌握基本內容,并能在專業上學以致用。教學中淡化嚴密形式,盡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和直觀的動態效果來演繹抽象的數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灌輸建模思想、介紹建模方法,引導學生去用數學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高職數學在強調應用性的同時,也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背景和具體知識,否則任何層面上的應用離開理論的支持都將成為空談。這就要求我們在保持一定系統的前提下,按照不同專業的需求對課程內容加以精選,做出適當的整合和處理,充分發揮數學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整體功能和作用。
2.3 兼顧服務專業的眼前利益和今后發展的長遠利益
高職數學課程是為專業應用服務的,其重點是培養數學素質,但數學素質是一個多元復合結構,包含有多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學生不僅需要數學知識作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工具”,而且在今后的社會生活、崗位輪換以致后繼學習、考學深造上都需要相當的素質,這其中當然包含以數學應用能力為核心的數學素質。因此,僅僅將數學作為工具來學習,而忽略了數學的文化價值,就失去了數學課程本質的特點和要求,失去了開設數學課程的意義。作為高職數學教育,其著眼點應該放在對學生數學文化修養的塑造上,應該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能夠具備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理解力、學習力、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學生擁有的潛在能力得到最大可能的激發。如果我們認識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就能充分理解和研究數學文化對高職數學教學的意義,明確學生應該具備的數學素質,以及如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學生在數學文化的教育之中,就能充分感受和體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自覺地接受數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最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過于功利化的操作只能適得其反,需要教師能沉下心來認真感悟、體會,才能真正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數學的文化職能。
由于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涉及的范圍廣,且是眾多專業的基礎課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完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反復的實踐和驗證。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找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高職院校數學教育改革的路子,實現把高職生造就成為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于豐富教學模式,提高職業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生榴.西部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3):152-153.
[2] 吳波,韓雪.淺談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187-188.
[3] 原新生,牛曉奇,李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5(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