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其金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保持對初中物理學習的新鮮感,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元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教學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其有較強的趣味性。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這門學科的這種特點創設出具有實效性和啟發性的多元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內在驅動力,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物理教學水平。
一、物理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并適時地引導他們思考物理知識與生活現象之間的聯系,降低他們學習物理的坡度,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從而提升整體的物理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授“壓強”這節內容時,我運用生活化教學法開展授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我運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個大力士拼盡全力也未能捏碎雞蛋的視頻,并詢問學生:“你們在生活中是如何將雞蛋捏碎的?”小陳積極地舉手回答:“我在生活中看到媽媽將雞蛋磕到鍋沿,雞蛋就碎了!”我適時地發問道:“你們知道為什么媽媽能將雞蛋打碎嗎?”學生陷入沉默。其次,講授教學內容。我運用多媒體講授教學內容,而學生很快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最后,詢問答案。在講授完概念后,我詢問學生:“誰能根據自己對壓強知識的理解,總結出開課前出現雞蛋易碎的原因?”小洛積極地舉手說:“因為一樣的力作用在雞蛋上的面積不同,而產生的壓強有所差異,從而造成兩種不同的結果。媽媽用雞蛋磕鍋沿,而鍋沿也會反作用于雞蛋一個相等的力,而雞蛋與鍋沿的面積接觸小,因而壓強大,所以雞蛋才會碎!”我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內在驅動力,提升了整體的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二、物理教學實驗化,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實驗教學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呈現真實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究潛能,增強他們的思維發散性。與此同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情境導入,降低學生對物理概念學習的坡度,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授“慣性”這節內容時,我運用實驗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動性,進而獲得了良好的物理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巧借生活情境,降低學生的學習坡度。在開課后,我對學生說:“我們在坐公交車的過程中,司機師傅猛一剎車,會出現什么狀況?”小艷積極地舉手說:“身體會向前傾!”我微笑地說:“你們依據書中對于慣性的定義,用自己的話進行解釋。”小艷說:“慣性就是乘客乘坐公交車時,司機一剎車,身體為保持其原有的向前運動的狀態而向前傾的現象。”其次,分發實驗工具,創設實驗。我根據學生的人數準備實驗工具,比如,小車、象棋、鋼尺等,并對學生說:“你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慣性的理解,創設實驗。”最后,展示成果。在學生探究完畢后,我詢問學生:“誰可以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小碧積極地舉手說:“我將一枚象棋放在小車上,小車保持直線運動。我突然給小車一個阻礙其運動的力,象棋從小車上掉下來。而這說明了慣性的存在。”我運用生活化情境做導入,并讓學生運用自身的想象力探究實驗,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三、物理教學合作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開展教學,并為每個學生設置相應的職責,使其能夠各司其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初中物理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提升整體的物理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授“聲音”這節內容時,我運用小組合作法開展教學,讓學生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學習物理的效率。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科學分組。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對學生進行分組。我在組中設置小組長、記錄員、觀察員和操作員。其次,設置小組任務。我板書了如下的問題:你們如何運用手中的鋼尺探尋音調和頻率之間的關系,還有響度和振幅之間的關系?再次,適時引導。我對學生說:“你們可以仔細觀察,并作相應的記錄,要相互配合。”然后,巡場觀察。我會適時關注學生的討論動態,并時時予以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實驗的熱情。最后,展示合作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進行介紹。小秀主動站起身說:“我們小組經過實驗發現,鋼尺的頻率越高,它的音調越高;而鋼尺的振幅越大,它的響度則越大。”我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相互合作,提升整體的物理教學質量。
因為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點各有不同,所以他們的教學方法也千差萬別。初中物理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著眼,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基點,創設出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多元教學模式,提升整體的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章建芝.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16(6).
[2]龍秀明.淺談初中物理中的多元化教學[J].成功(教育),2017(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