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 要:在數學課堂上,其教師應充分尊重、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開展各項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既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也能夠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豐富多樣學習方法的積累創造良好條件。對此,其教師應不斷完善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科學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動提問能力;有效途徑
數學這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實際生活中很多問題都與數學知識有密切聯系。對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科學培養,既可以為學生順利、高效開展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創造良好條件,也有助于生動、高效數學課堂的科學構建,從不同層面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優勢,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教學中合理分組來為學生提供提問機會
要想學生和諧、高效地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其教師就必須要提前對學習小組做出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劃分合理的重要前提,就是小組內學生知識水平相近,也只有基于此才能夠將學生各方面潛能優勢充分挖掘出來,才能夠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提出問題的機會[1]。反之,若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差很大,會導致一些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經常會提出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聽不懂、無法理解的問題,且基礎性的問題又沒有提出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對此,在小組劃分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各組員間水平的均衡,促進其相互幫助。
二、基于良好課堂氛圍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初中生通常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也是其比較顯著的一個學習特點,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給予充分重視和準確把握,引用恰當策略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其實就是一種表達能力,而這一能力要想得到進一步提升,往往都離不開輕松和諧課堂氛圍的有力支持。對此,為了給學生的學習成長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教師應整合現有資源與條件來優化課堂氛圍[2]。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平行線的性質”的相關內容時,就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某施工隊在修建高速工作過程中遇到了一座山,為了盡可能地降低施工難度,工程師繞過這座山,如果第一個彎是左拐,那么第二個彎應該朝著什么方向才能夠確保與原來的方向相符合?然后通過多媒體將其相關圖片展示出來。基于這樣的問題情境,學生既可以突破本節學習重難點,也能夠將情境中的問題合理轉化為數學問題,學生也能夠通過不改變方向,在數學中理解并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產生深刻理解。
三、基于形象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初中數學知識點相對較為抽象,教師要想從不同層面來激活、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要對恰當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做出充分考慮。在形象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更輕松、高效地掌握所需知識,并積極主動地提出自身疑問。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就基于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播放了拋物線的教學視頻,更直觀、形象地展示抽象知識,結合具體情況為學生設置更適合的提問方向,讓學生在結束視頻觀看后,能夠對拋物線的圖形、性質產生一些疑問,然后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這樣既有助于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也能夠快速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與效率的不斷提升[3]。
四、基于有效教學評價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由于學習環境、認知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差異,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其提出的數學問題也經常會受到自身學習水平的影響。對此,教師在實際授課中應給予充分考慮,并引用更適合的策略方法來為學生提供科學引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在給予評價指導時若未采用有效、適合的策略方法,不僅極易打擊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也可能會影響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基于科學恰當的教學評價指導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提問。此外,在具體實施教學評價中其教師要注意,相比于負面評價來講,正面評價取得的效果往往更高,也有助于和諧積極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生提出的問題若不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教師應懂得通過積極語言的科學引用來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基于此來引導學生逐漸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問題,為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夠促進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科學培養,不論是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還是對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在教學實踐中,其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選擇更新穎、有效的策略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自身疑問,充分滿足其各階段的認知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袁靜.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方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78.
[2]吳兆鳳.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19.
[3]賴家華.明確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水平的有效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95.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