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碧
摘 要: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核心知識、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品質三部分構成,是高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個人品質全面發展最有價值的內容。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簡要分析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重要意義,同時探究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教學策略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核心知識、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品質。核心知識是指高中物理內容中的各種現象、相關概念、運動規律以及物理實驗等;而核心能力則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形成的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等;核心品質則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形成的熱愛科學、尊重科學以及精益求精的人格品質。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中,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核心素養并不是一件短時期就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重要性分析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理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人格品質和學習能力,物理核心素養適應了學生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物理根基引導學生分析物理的研究方向和價值,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思維模式,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當中養成科學態度及科學精神,發展優良的物理核心素養。
由于核心素養是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素養,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拓展和延伸,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只有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物理教學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符合當下教學改革的目標要求。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策略分析
(一)加強過程體驗,幫助學生獲得核心知識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都會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而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側重對學生講解解題技巧,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的來源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不到有效的教學作用,同時也有悖于當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理念。物理知識是生活現象的重要體現,學生只有在清楚知識來龍去脈的情況下才能深入地掌握物理規律的內涵,同時將知識應用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萬有引力定律”時,部分教師都會忽視講解月—地檢驗的相關內容。雖然上節課內容已經證實了行星與太陽之間存在萬有引力規律,但還是不能夠確切的說明這條規律是普遍適用的。但是教師通過講解月—地檢驗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證實地面上的物體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時的加速度與月球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的向心加速度都是遵循相同的規律,即地球產生的引力,最終進一步證明萬有引力定律。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還能夠強化學生對萬有引力概念的掌握,在引導學生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物理核心知識。
(二)側重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形成核心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關鍵就在于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能力。在日常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憑言傳身教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能力,教師只有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能力。
自主探究可以分為小組合作或者學生的獨立自主探究模式,教師要側重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要避免過多干涉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提升物理核心能力。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有關“牛頓第二定律”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思考的學習機會。例如:“力與物體運動狀態變化之間存在哪些定量關系?如何控制實驗變量如:物理的拉力、質量的大小等”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可以根據實驗方案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將猜想的可能付諸于實驗操作之中,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認證。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得到答案。這個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印象,還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能力。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教師要積極地更新教學理念,創設新穎、活躍的教學模式,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識,加強教學的體驗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全方位地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何茂奎.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理化生教學與研究,2017(2):12-13.
[2]譚艷芳.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18(6):23-2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