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燕
摘 要:目前,素質教育要求初中教學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發展。由于種種原因,后進生問題常常困擾著廣大初中教師,給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更新觀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用愛心、耐心點燃后進生智慧的火花。
關鍵詞:初中教學;后進生;轉化;競爭意識
再回首曾經的初中執教之路,我對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幾經思考,總結出拙見一二。
當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育教學目的是提高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學習科學文化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提高科學文化素養。為了檢驗學校的辦學水平,上級主管部門制定了各種詳細的檢查標準,包括監測各學校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低分率等是否達標。
升入初中,隨著教學內容的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同一班級或同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差異會越來越大,一部分學生越學越好,越學越愛學,而另一部分學生的思想觀念、紀律觀念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愈學愈差,愈學愈沒有信心,厭學情緒濃,不堪一擊!這樣一來,班級、校級平均分等考核值必將被拉低。教師平時挑燈夜戰,備課、閱卷、批改作業等辛勤的付出,在滑落的平均分等數據面前變得多么蒼白無力,眼看正值讀書時節的孩子放棄學習又是多么心痛!所以,無論是教師需要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方面,還是后進生自身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方面,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后進生的轉化,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是——他們更需要培養競爭意識
首先,從心理學研究情況看,初中生具有可塑性大、求知欲強、喜歡獨立思考、記憶力強、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等優點。但同時也有弱點,如情緒不穩,自我調節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恒心等。由于這些原因,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旦受挫,就會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成績一落千丈,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是畏懼、厭惡學習,課堂上無所事事。長此以往,學生會被“懶”字所害。這是比較嚴重的現象。情況稍好一些的,雖有上進心,但基礎差,心有余而力不足,知識結構不清晰,基礎不牢固,靠吃“老本”成績不升反降,漸漸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師長焦急萬分。基于上述心理特點,我認為后進生的轉化更重要的還在于樹立信心,培養競爭意識,喚醒他們一度沉睡的學習熱情。
其次,后進生對班級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不小,他們是提高平均分的關鍵。眾所周知,班級教學質量充分體現了“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學優生本身提高的空間已經有限,只靠幾個或十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是不能保證班級整體質量提高的。后進生在一個班里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有著較大的上升空間。一旦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形成爭先恐后、你追我趕、不甘示弱的學習風氣,一點點、一樁樁小小的成功最終可鑄成令人欣喜的大成績。這方面的工作,靠的是耐心、恒心。只要不是倒退、原地不動,前進一點點也是值得祝賀的。學習氣氛濃厚的班級,師生教學輕松愉快,成績穩步提高,迎來教學園地“百花爭艷的滿園春光”是可行的。
與此相反,后進生學習情緒低落,沒有互相競賽的意識,認為“學好學壞一個樣,混混日子而已”,繼而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其他學生學習。據我觀察,有這樣的個別現象發生: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配合老師,表現突出的學生有時課后會受到一些后進生的干擾、冷嘲熱諷,打擊了發言積極性,認為“在課堂上積極主動是出風頭”。這樣的心理誤區,導致課堂上師生配合不和諧,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出現此種情況,教師必須針對心理誤區,做好思想溝通工作。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也可看出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學習上沒有競爭意識,大家都一樣混混日子算了。這樣的學習風氣令人擔憂,談教學質量的提高猶如水中撈月。
綜上所述,幫助后進生提高成績,進步的空間大,班級平均分就會提高。但要后進生認真學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樣才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呢?
二、培養后進生的競爭意識,樹立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是轉化后進生的重要工作
1.建立自信心,摒除自卑心理
如果學生在學習上害怕困難,沒有一點自信,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碰到困難就半途而廢,畏縮不前,那么他們將是一個不求上進、一事無成的人,所以自信心對于轉化后進生相當重要。教師多鼓勵后進生獨立做事,在力所能及的實踐中增強能力,增強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碰到困難,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找到失敗的原因,不灰心、不消極,學生一旦戰勝了困難,做好事情,就能激發出進取心和自信心,摒除“自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產生樂于接受各種挑戰的決心。
這方面,我的體會比較深。在作文教學中,班上作文總是交不齊,幾個后進生以自己寫不好或根本不會寫為借口不交作文。經過了解,發現是他們害怕寫不好被老師罵、被同學嘲笑,連嘗試的勇氣也沒有,認為“我不行”“我做不出來”,自卑心理作祟,輕易地否定了自己。原因找到后,我給予這幾個學生特別的關注。啟發他們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多方面搜集寫作素材,啟發引導他們從中找到感興趣的“點”。這些“點”可能很平常,但不怕,我又進一步啟發引導他們聯系當前的社會、學習、生活主旋律進行解讀,使之上升為有新意、有看點、積極向上的“真善美”選材。學生感到心中有話,非說不可時,寫作時機已到,再引導他們按一定的寫作順序,圍繞中心精挑細選,將心中已按捺不住的奇思妙想變為文字。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這幾個學生的作文由幾十個字的干巴巴的“流水帳”變成了四五百字的有中心有情感的文章。看到這樣的成績,學生正確認識了自己——“原來,別人能做好的我也能行”。自信心讓他們找回了存在感。
2.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
后進生缺乏競爭意識,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學得被動、乏味,教師教得吃力、無味。以往語文學習成績檢測時,我只將班上成績優良和進步大的學生當堂表揚,目的是為中等生、后進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為了保護積極性不將成績差的后進生公之于眾。沒想到,這種好學生為表率,對后進生旁敲側擊的辦法卻收效甚微。后進生有觸動,但學習熱情調動不夠,懶惰心理占上風,擺脫目前學習窘況的意識不強。于是,我改變工作方法,針對這幾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激將法,找他們同一水平的幾個人結成競賽對子,建立“他能學好,我要比他學得更好”的意識,只要有一點點進步便及時予以當堂表揚。兼顧好后進生,摒除后進生惰性、懦性心理,班上形成同一水平的學生(優秀生對優秀生、中等生對中等生、后進生對后進生)互相競賽,不同水平的學生(后進生對中等生、中等生對優秀生)互相挑戰,營造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學習氛圍,往往給教學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發學習興趣,啟動內動力,保持學習熱情
后進生在課堂上常顯得興趣索然、沉默寡言、無所事事,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少舉手回答,作業經常不做。教師要設法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設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教學中針對后進生的提問以基礎題為主,不能超出他們的實際能力。提問太難,學生會失去信心,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感。所以,課堂提問應難易得當,有層次性,由簡單到復雜,步步深入,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當學生積極主動提問題或回答問題時,教師都給予熱情的鼓勵,告訴他們能站起來就是勇敢的表現,然后再去評判正確與否。學生十分看重老師的評價。課堂上、檢測后我常表揚學習處于“下游”的學生,“這次成績比上次提高了,祝賀你!”“不錯,進步很大!”這樣的評價常使總被失敗、失望困擾的學生歡欣鼓舞。即使這次離及格線仍還有一段距離,仍然令人不太滿意,但鼓勵性的評價往往能夠點燃后進生心中奮進的火苗,促使學生努力提高自己。
因此,要設法為學生創造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嘗到成功的滋味,如此,后進生才能越學越有勁。
4.指導方法,授之以漁
后進生成績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習不得法。只有引導后進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減少后進生的學習困難。我把班級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優化配置組員,由學習好的當組長,指導組員互助學習,傳方法、解疑惑。再買些小禮品,開展小組學習比賽。同時,我利用作文教學進行《我是怎樣學習××(科目)的》活動,引導學生歸納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利用班會課,讓學生帶稿上講臺朗讀自己的作文,讓他們互相借鑒有效的學習經驗。這種作文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而且讓他們互相啟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會學習,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比如,對那些篇幅較長,不易背誦的經典文言文,有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來和樂演唱,立馬就記住了。這個方法受到同學們的喜愛。
5.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愛
后進生很容易形成自卑感,處處落人后。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教師要多用和藹的表情、微笑的面容“惠顧”后進生,讓他們感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并不是一個“廢物”,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幫助他們找出學習上、生活中的困惑,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不如意,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教學中,注重后進生進步的閃光點,用鼓勵取代責罵,用表揚取代批評,采取忍耐和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減輕他們怕錯、不敢說、不敢講的心理壓力,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后進生轉化方面,教師要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引發競爭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全神貫注地參與學習。這樣,后進生的轉化率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獲得大面積豐收。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