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數學學科是小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科目,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小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需要,也是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
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數學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數學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而要想實現這一課堂教學目標,就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要求,還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那么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到底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呢?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注重預習,鞏固基礎知識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首先就要增進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遇到問題之時自由地調度數學知識。而課前預習環節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課堂預習能夠增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們在解決課堂問題之時對數學知識充分調度,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風箏場見聞——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一)”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以微課教學的方式輔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夯實學生數學知識基礎的。
首先,我利用備課時間、根據往日授課經驗將本課知識重點和難點制作成了微視頻。然后,我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交流平臺將這些微視頻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微視頻的幫助下自主預習課本知識,畫出自己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疑問的知識點。在課堂知識教學過程中我便不再對本課的基礎知識點進行講解,而是直接拋出幾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以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在這一知識教學過程中,我以微課教學的方式輔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預習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探究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又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小組教學,培養自學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就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而要想培養數學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就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減少教師的課堂干預,強化學生們的課堂參與,讓學生在自主化的觀點交流與探究過程中完成知識學習任務。而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方法。
例如:在“采摘節——混合運算”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活動的。
首先,我將學生分成人數適宜的知識學習小組。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如下問題進行探究:
(1)觀察混合運算式,說一說混合運算式該如何運算呢?當乘除與加減運算在同一個算式中存在的時候,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觀察課本情景圖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能試著解決它們嗎?
經過激烈的課堂討論,學生最終在觀點的提出和完善中完成了課堂探究任務,解決了數學問題。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自由的知識探究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化的知識學習過程中培養了自主探究意識,提升了問題解決能力。
三、積極引導,提升學生信心
學習的本質是對學生自身智力的開發和潛力的挖掘,要想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除了要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探究意識之外,還要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積極的教學方法,以鼓勵、支持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例如:在“圖形的周長”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積極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提升。
首先,我問學生:“如果小區里邊有一個新建的花壇需要保護,我們要怎么做呢?”“要圍籬笆。”學生答。我又問道:“怎樣圍呢?”“這樣。”學生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畫著籬笆的圍法。“哦,這樣呀,那我們圍的是花壇一周的長度嗎?”我問。“是。”學生答。“那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好不好?它的名字叫作——”我繼續引導道。“周長。”學生答。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問題引導的方式還原了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削弱了數學知識理解難度,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信心,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效化的小學數學課堂,就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培養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賈麗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探討[J].學周刊,2019(2):93-94.
[2]李歆楠.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52.
編輯 溫雪蓮